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宝宝出现脐疝,如何正确处理?
2024-01-09 14:24:47
作者:牛效敏
作者单位:菏泽市立医院

脐疝是婴儿和幼儿常见的一种腹部疾病,其特点是腹壁脐部出现一个或多个突出物。这一现象通常是由于腹壁肌肉和脐部组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正常闭合所致。脐疝的出现可能受遗传因素、母体胆固醇摄入、早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正确处理脐疝对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定期观察疝气的大小和症状,如果疝气较小且不引起不适,可以选择观察和轻度按摩。但对于较大或引发不适的脐疝,外科手术通常是最佳的治疗方法,通常在宝宝几个月大时进行。及时治疗可以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脐疝的成因

1.遗传因素

脐疝的遗传因素在家庭中展现出明显的趋势,这意味着脐疝可能在家族中遗传传递。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宝宝的近亲中有脐疝病例,那么他患脐疝的风险可能会明显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腹壁肌肉和脐部组织在胚胎期间的异常发育,使脐孔未能完全闭合,因此更容易形成脐疝。这强调了遗传因素在脐疝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也提醒了家庭成员注意脐疝的遗传风险,以及在有需要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2.胎儿发育问题

脐疝通常与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中脐带和腹腔连接的问题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胎儿的脐带通过脐孔与腹腔相连接,脐孔充当了将脐带中的血管与胎儿的腹腔连接的关键通道。然而,脐疝往往发生在脐孔未能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导致腹腔内的脏器部分或完全突出到脐带周围。这一现象通常是由于脐孔的发育不完全或闭合不良造成的,使得脏器易于脱出而引发脐疝。这种发育异常可能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产生,最终导致脐疝的形成。

3.高胆固醇

一些研究强调了怀孕期间母体高胆固醇摄入与宝宝患上脐疝之间的潜在联系。高胆固醇水平可能对胎儿的腹部发育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腹壁肌肉和脐部组织的正常形成。虽然胎儿在发育中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来支持正常生长,但母体摄入过多胆固醇可能导致脐疝等异常发育的风险增加。因此,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控制饮食,以确保维持适当的胆固醇水平。这一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宝宝患上脐疝的风险,确保胎儿在子宫内腹部发育正常。

4.早产

早产婴儿相对于足月婴儿更容易患上脐疝,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腹壁肌肉和脐部组织在出生时尚未充分发育。在子宫内,胎儿通常在足月时腹壁肌肉和脐部组织会充分闭合,从而有效防止脐疝的发生。然而,早产婴儿出生时,这些组织可能仍然相对脆弱和不成熟,因此更容易发生脐疝。为了预防和管理脐疝,早产婴儿需要接受更密切的医疗监测和护理。医疗专业人员会密切关注腹部发育情况,必要时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以确保腹壁组织正常发育,降低脐疝的发生风险,确保早产婴儿的健康成长。这种额外的关注和护理对早产婴儿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正确处理方法

1.观察和监测

对于一些小型的脐疝,它们可能会在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自行愈合,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定期观察和监测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观察包括检查脐疝的大小、形状、颜色以及是否引起宝宝不适。家长可以每天观察宝宝的脐疝,记录其变化情况。如果脐疝没有增大、没有引起疼痛或不适,并且在宝宝的生长过程中逐渐变小,那么可能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然而,家长应定期与医生咨询,以确保脐疝没有引发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2.轻度按摩

对于较小的脐疝,医生可能会建议家长采取轻度按摩的方法,这有助于帮助脐疝内的脏器重新归位。按摩的过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正确的技巧和力度。按摩的主要目的是温和而缓慢地尝试将突出的脏器轻推回腹腔,促使腹壁肌肉更好地闭合。这需要家长细心和耐心,绝不可过于用力,以免引发宝宝的不适或造成组织损伤。在进行按摩之前,家长应接受专业培训或咨询医生,以确保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协助宝宝应对脐疝的治疗。

3.外科手术

对于较大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的脐疝,外科手术通常是最佳的治疗选择。手术通常在宝宝几个月大时进行,以确保它已经足够健康来承受手术。外科手术的主要目标是将突出的脏器重新放回腹腔并修复腹壁肌肉和脐部组织,以确保脐孔正确闭合。手术过程需要专业外科医生进行操作,并且通常使用局部麻醉。术后,宝宝需要一段时间来康复和愈合。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术后护理,遵循医生的建议,包括保持手术部位干燥和清洁,防止感染,并注意任何异常症状。大多数宝宝术后都能顺利康复,而脐疝通常不会再次出现。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