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老年人便秘如何用中药调治
2024-01-31 15:09:31
作者:梁晓莉
作者单位:南宁市邕宁区中医医院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不仅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痛苦,还有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因此老年人便秘要格外注意。

那么,老年人便秘的原因都有哪些?如何通过中药调治?一是饮食因素: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或口腔不适,更倾向于选择低纤维、高脂肪的食物。比如白米饭、白面包和肉类等,这些食物在肠道中难以消化,容易导致便秘问题。此外,老年人也常常忽视水分摄入的重要性,导致身体缺水,进而使粪便更加干燥,因此老年人需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包括粗杂粮、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还应每天摄入至少1500毫升的水分,以维持良好的消化系统功能。二是活动因素:老年人因年龄增长、体力减退或患有心脏病、关节炎等疾病,致使活动量减少或长期卧床,然而缺乏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弱,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因此老年人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增加运动,例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三是心理因素:老年人在退休或失去亲友后,常常会感到孤独、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问题会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抑制胃肠道的分泌和蠕动。此外有些老年人对排便过于敏感或挑剔,对排便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方面有过多的要求或担忧,这也会抑制排便反射,因此老年人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交流,调节情绪压力,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四是药物因素:老年人常需用一些药物来治疗或预防疾病,但部分药物也可能会引起便秘,例如抗抑郁药和降压药可减慢肠道蠕动速度,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使粪便变干硬。老年人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应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增加粪便体积和湿度,促进排便。此外,老年人还可能出现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套叠、肠息肉和结肠癌,这些疾病会影响肠道通畅度和功能,导致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如果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肠道疾病的可能性,并进行早期治疗。五是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也会导致老年人便秘。例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帕金森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影响肠道的神经功能,从而导致肠道蠕动减弱或失调,进而引发便秘问题。老年人若患有这些慢性疾病,需特别注意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定期进行复查,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除了定期监测健康指标外,老年人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尤其是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富含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类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蔬菜(如胡萝卜、芹菜、菠菜)、水果(如苹果、梨、桃子)、豆类(如豆腐、黄豆、黑豆)和坚果(如核桃、杏仁、腰果),这些食物能够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便秘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调理老年人便秘的中药有:麻子仁、大黄、芒硝、枳实、大腹皮、当归、肉苁蓉、白术等。麻子仁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老年人因大肠干燥而导致的便秘,麻子仁丸可每日口服,剂量视个体情况而定。大黄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是治疗老年人便秘的常用中药之一,一般使用大黄制成的中药配方包括大黄汤、大黄甘草汤等。芒硝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老年人干燥性便秘,可以将芒硝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芒硝承气汤。枳实有活络通便的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和增加粪便体积,常用中药配方包括枳实导滞汤、枳实导滞丸等。大腹皮有滑肠通便的作用,可增加粪便湿润度,一般常用的中药配方有大腹皮汤、大腹皮丸等。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肠道失于滋润所引起的便秘,通常与麻子仁、生地等相互配伍,调理肠道。肉苁蓉具有温补肾阳、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结于肠道所引起的阳虚便秘,通常与牛膝、当归、火麻仁、附子等相互配伍,调理肠道。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剂量较大时,能够起到通便的功效,常与黄芪、党参、麻子仁等相互配伍,调理肠道。

总的来说,中药调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便秘的方法。但是在使用中药治疗便秘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具体中药的选用应在专业人士的辨证下综合评估,了解身体状况和病因,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饮食调理、适量运动等也是缓解老年人便秘的重要措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