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曾预测今年中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将达到345.9万人。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更是发现,30~50岁的年轻帕金森病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看了这些数据,您还能对“帕金森”熟视无睹吗!
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病理
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病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
遗传因素:帕金森病有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有遗传倾向。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如接触农药、重金属等。
神经系统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多巴胺释放减少,神经系统逐渐老化,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从而引起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氧化应激、脑部感染、脑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
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这些症状在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静止性震颤: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出现肢体不自主抖动,典型表现为“搓丸样”震颤,从一侧手指开始,逐渐累及整个上肢、下肢,通常静止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肌强直:伸肌和屈肌的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关节困难,检查时出现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
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包括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常有眨眼动作减少,呈现“面具脸”,手指精细动作困难,如写字时越写越小,“小写征”。
姿势平衡障碍:起步困难、步行时碎步、向前冲、容易跌倒,双脚不能在一条直线上,容易摔倒。
其他症状:包括感觉障碍、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等。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减退、疼痛或麻木、不宁腿综合征等;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焦虑、幻觉、认知障碍、痴呆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便秘、排尿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睡眠障碍包括易醒、睡眠行为异常和白天嗜睡过多等。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帕金森病的运动康复训练
帕金森病的运动康复训练包括面部动作训练、头颈部动作训练、躯干动作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语言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面部动作训练:包括皱眉、鼓腮、用力睁闭眼、露齿、吹口哨等动作。
头颈部动作训练:头部上下运动、左右转动、侧转等。
躯干动作训练:侧弯训练和转体训练等。
平衡训练: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推动与干扰,调整身体保持平衡。
步态训练:进行原地站立及高抬腿踏步、左右交替踝背屈等动作。
语言训练:舌运动的锻炼、唇与下颌的锻炼、唱歌锻炼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进食、穿衣、洗漱等生活技能,以及根据患者兴趣进行的工艺活动,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手功能。
此外,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简单易行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康复。
通过本文科普,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当然,必须提醒大家任何治疗和训练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相信“民间土方”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