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重症病人的心灵“按摩”大法
2024-02-23 15:46:18
作者:黄秋艳
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在现代医学中,心搏骤停的紧急救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当心搏骤停发生时,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术和拨打120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对于重症患者,除了生理上的救治,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本文将介绍一种被称为“心灵按摩”的方法,这是一种科学、严谨的干预方式,旨在帮助重症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一、重症病人的心理需求

1.倾听与理解:当我们面临生命威胁时,心理压力,我们渴望有人倾听我们的忧虑和恐惧。我们希望护理人员能耐心倾听,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我们表达内心的情感,缓解心理压力。

2.支持:在重症期间,我们感到孤独和恐惧,需要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以增强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我们希望护理人员能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对我们的关爱,给予鼓励和支持,让我们感受到家人和社会的关怀。

3.心理暗示与积极言语: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正面的言语能帮助我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治愈信心。我们希望能听到护理人员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我们交流,避免使用刺激性或消极的言语。

4.行为干预:在重症期间,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消极的认知,如“我已经没救了”“我为什么还要忍受这种痛苦”等。我们希望护理人员能帮助我们识别和纠正这些消极的认知,引导我们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善心理状况。

5.家庭治疗与沟通:家庭是我们最重要的支持系统。我们希望护理人员能与我们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我们康复的家庭环境。

6.心理教育:我们希望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学会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我们希望护理人员能提供教育,帮助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7.尊重与保护隐私:我们希望感到被尊重和关心,同时我们的隐私也需要得到保护。我们希望护理人员能尊重我们的意愿和选择,不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我们的隐私。

二、“心灵按摩”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1.心理疏导:针对重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心理医生会通过倾听、理解、共情等方式,帮助患者表达内心的情感,缓解心理压力。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医生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惑,并共情他们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2.情感支持:心理医生会给予患者关爱、鼓励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他们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在面对重症时,患者会感到孤独和恐惧,心理医生会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对患者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这种情感支持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3.心理暗示:心理医生会通过积极的言语暗示,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信心。心理暗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积极的言语暗示,心理医生可以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治愈信心。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4.认知行为干预:心理医生会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错误的认知,建立健康的认知模式,从而改善心理状况。在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有一些消极的认知,如“我已经没救了”“我为什么还要忍受这种痛苦”等。心理医生会帮助患者识别这些消极的认知,并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从而改善心理状况。

5.家庭治疗:心理医生会与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提高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家庭环境。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家庭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医生会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营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

6.冥想和放松训练:心理医生会指导患者进行冥想和放松训练,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冥想和放松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患者可以学会如何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7.心理教育:心理医生会为患者提供心理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学会如何应对。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灵按摩作为一种科学、严谨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心灵按摩并非万能,它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疗效。同时,心理医生在进行心灵按摩时,应具备专业素养,遵循医学伦理,尊重患者的意愿,保护患者的隐私。在我国,心灵按摩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以期让更多重症患者受益。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