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发现孩子“多动” ,家长如何应对
2024-02-28 11:29:58
作者:​​​​​​​刘雪兰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

有些孩子很活泼好动、在课上爱做小动作、分心走神、做作业时更是坐不住,总是离开座位或分神……,给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不禁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孩子好动可能不是简单的调皮,而是因为中枢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使得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让自己的兴奋水平与所进行的活动相匹配。那么,您对多动症有多少了解呢?您是否知道家长应如何应对孩子多动吗?下面就请您跟随我的脚步,共同探究吧!

1、什么是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俗称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30个学龄儿童中约有2个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人群与一般人群的神经发育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很多为一般人群设定的学习规则对多动症人群来说较难。目前对于多动症的确切原因还没有定论,临床中多为先天神经生理因素导致,后天环境因素使得多动症儿童的症状恶化或改善。

2、多动症的症状有哪些?

(1)注意障碍:患儿为主动的随意注意障碍,被动的、不随意注意增强,对完成任务多有不良影响的无关刺激缺乏抗干扰能力。无法记住别人跟自己说的话,总是迷糊状态,丢三落四,特别粗心,做事常半途而废或频繁改变。

(2)过度活动:患儿活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尤其是幼年期的躯体活动明显多于普通儿童,总是奔跑、跳跃,到处攀爬。上学后在课上不安静,小动作较多;坐下时总是扭动或站起,甚至自行离开座位走动或离开教室;打扰其他同学,影响课堂纪律。下课后随意奔跑或攀爬,与同学追打,高声叫喊。

(3)行为冲动:患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出现经常性的情绪与行为失控,在课上不举手便发言,没有耐心,很难等待。总是随意打断或插入别人的活动与讲话,无法遵守纪律与规则,与同学发生冲突,不受同学喜欢。

(4)学习问题: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多处于正常或基本正常的状态,但其学习成绩普遍较为低下,多由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因素造成。患儿课上不能保持长时间的专心听讲,极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分心,或在听讲时总凝视一处,经常性地走神、发呆。做作业时无法专心,草率,总以各种理由中断或停止。

(5)对抗及品行问题:部分患儿拒绝服从或主动违抗大人的要求,一点小事便会激怒,总是发脾气、怀恨在心或采取报复行为,甚至逃学、离家出走,出现较为严重的攻击破坏行为。20%的多动症儿童会出现严重激烈的情感发作,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兴奋过度,情绪不稳,影响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

3、家长应如何应对多动症孩子?

(1)做好情绪管理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建议父母经常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面对多动症患儿多一分耐心和包容,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多动症儿童容易冲动,家长应避免向孩子说“不”,善于聆听孩子的意见,尽量与孩子发生直接冲突。

(2)避免接受负面言论:虽然大多数多动症患儿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普通孩子不同,但他们同样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与成功潜力,家长自身不应受到负面言论的影响,努力为患儿争取合理的个体化教育支持,提升患儿的自信心。

(3)关注患儿的积极行为:家长应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正向的鼓励与表扬,使孩子能够尝试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要简单地给孩子贴标签,肯定孩子的努力,使孩子能够发自内心地做出改变。

(4)预见问题并做好计划:很多患儿家长缺乏一定的预判能力,无法把控孩子即将失控的行为,如大部分患儿在进入超市后很有可能会较为兴奋,或是把商品拿下,或是扔到空中,甚至撕开包装,制造各种混乱。因此,建议家长预见问题并做好计划,提前与孩子进行沟通,及时把控孩子的不良行为。

(5)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多动症孩子并不是完全无能力者,家长可为孩子创造一个相互支持、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与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负面行为。如与孩子一起打扫房间,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结:大部分多动症儿童经治疗后可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家长应充分重视自身在治疗多动症疾病中的作用,多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