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别名月经失调,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女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异常、月经周期不定,对女性健康水平造成了不利影响,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优势较多,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该病,本文将就月经不调及其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科普。
一、月经不调是什么?
月经是指女性卵巢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自然脱落、出血,这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月经不调在中医方面归属于“妇科病证”,患者会出现经期不准、颜色异常、痛经等问题,中医认为与气血瘀滞、阴阳失调有关。中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愈发成熟,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就可以早日痊愈。
二、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优势是什么?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有药物、推拿、针灸等等,均可起到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具体如下:
1.药物治疗:通常情况下,女性发生月经不调后,可以结合中医诊断,选择对应的中药调理,比如桂枝茯苓丸、温经汤等。桂枝茯苓丸主要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等中药材构成,可以起到活血、通络、化瘀等效果,当月经不调患者出现月经延迟、大量血块、痛经等症状,则可以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桂枝茯苓丸。温经汤主要是由芍药、吴茱萸、当归等药材组成,可以起到温经养血、散寒、祛瘀等效果,如若患者出现月经延迟、月经量少等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温经汤。它的优势体现在于改善全身症状、调理肺腑、改善气血循环,医生辨证施治,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各种不适感得到缓解,如腰膝酸软、面色苍白,内分泌失调情况及肺腑功能也得到了改善,有助于减轻症状。
2、针灸:月经不调患者可在口服药物期间,配合针灸干预,提升治疗效果;针灸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可通过刺激穴位、经络治疗疾病,能够疏通淤阻的经络,使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改善经络不通、气血运动受阻等异常情况,并且针灸也可调节内分泌功能,调和阴阳。取三阴交、血海、气海,消毒皮肤,选好穴位,与皮肤呈90°快速进针10mm左右,一般15~30min,1次/d。
3、推拿:推拿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疏通穴位与经络,调节体内阴阳,促进血液畅通,具有无创性、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等优势,可强化肾脏,为后续康复奠定基础,不仅可以改善月经不调,还可以协助女性改善倦怠、焦躁等情绪,避免疾病复发。实施操作中选择对应推拿手法,一般选择推法、揉法、点法。可选择关元穴、中极穴、归来穴、血海穴,期间注意力度适中,力度过小无法达到效果,力度过大有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循序渐进,坚持1~2月即可见效。
4、穴位贴敷:中医认为月经失调引发的痛经是由于气血失调、血行受阻造成的,所谓不通则痛,而穴位贴敷融穴位、药物于一体,使得穴位与药物的双重效应得到充分发挥,能够帮助患者疏通经络,对于经络阻塞引发的月经不调尤为见效。可取穴关元、神阙、气海、曲池,根据患者病情研制出对应的膏剂,常见的有天鹿膏,由鹿茸、人参、当归等组成,取适量置于穴位贴敷专用敷贴中间,轻揉穴位,询问患者感受,得气后,将敷贴贴于穴位处,每天一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
5、耳穴压丸:耳穴压丸治疗可起到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作用,能够用于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血虚型月经不调治疗中,具有防病保健、祛病强身、安全无毒等优势。确定穴位后使用75%酒精消毒穴位及周围皮肤,使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方块胶布,置于耳穴上,固定好,给予适当压力,等待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为“得气”。通常每天按压2-3次,每次1-2min。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留置时间1-3天,冬季3-7天。
为了广大患者的健康着想,建议大家不仅需要接受专业治疗,在治疗月经不调期间,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拥有一个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