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提升,许多慢性伤口问题也在逐步增多。慢性伤口有可能在数月乃至数十年内无法痊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并且对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任何一方都无法避免长期的伤痛困扰。那么如何预防慢性伤口?慢性伤口居家护理时需要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慢性伤口
在医疗实践中,我们经常把那些超过一个月还没有完全愈合并且没有恢复的伤口称作慢性伤口。一般来说,这些伤口被归类为五种基本类型:静脉性溃疡、动脉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及压力性溃疡。
慢性伤口的居家护理及预防
一、减轻肢体压力
1、定时翻身
为避免同一区域因长期压迫而形成褥疮,以及已经形成褥疮的区域再次受到压迫而恶化,我们应该每2-3个小时进行一次翻身,并且必须严格控制翻身的时间和姿势。
2、多种体位
我们需要尝试多种可以躺卧的姿势,通过使用三角枕头来垫压,这样可以避免压迫到骨头的隆起部位,同时也能让背部分担一部分压力。这样,所有位置的压力都会低于毛细血管的关闭压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褥疮的风险。
3、使用装置
采取全自动循环交替式充放气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局部压力,这种防褥疮的充气床垫适合那些条件允许的患者。然而,这种气垫床并非能够彻底取代手动的翻身,还是需要患者的家属进行翻身照顾。
二、伤口护理
浅表性的慢性伤口护理要注意保持创面干燥和干净,必要的情况下可应用红外线炙烤,或清创刮出坏死组织,这些物理措施都可以促进创面愈合,能够使得创面尽快硬化和结痂。
较为严重的深度伤口,会持续产生腐肉,脓液等坏死组织的,需要使用负压吸引装置清创,稳定创面愈合环境,改变血流灌注状态,引导伤口组织闭合,加快新生组织形成。
三、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那些有排泄困难的病人,他们的皮肤会因为排泄物的侵蚀而变得湿润。长期处于潮湿和污染的环境中,这会使皮肤的抵抗力降低,更易受到刺激而产生红肿并引发溃疡。家属应该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并定期检查患者的全身皮肤状况,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清洁擦洗。需要注意的是,还应避免擦洗水温过热,水温过高会使创面皮肤受到刺激,不利于愈合。
四、增加营养
由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营养摄取的缺乏,很容易使他们的免疫系统和皮肤的承受能力减弱。因此,提高患者的营养显得尤为关键。适当的能量与营养物质的摄取能够为受损部位的恢复创造必要的物质,而对维生素的需求则能帮助受损部位的恢复与愈合。另外,我们还需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监控,以维护身体营养的稳定性。务必忌烟酒,忌油腻、辛辣刺激食物等。
五、健康教育
不同的慢性伤口对应不同的护理手段,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及家属给予充分的健康知识教育,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居家护理。
对于患有下肢静脉溃疡的患者,应尽可能减少长时间的站立和静坐,同时也要注意维持病患肢体的适宜温度,避免受到过冷或过热的刺激。应该积极活跃,并且按照一定的节奏来对腿部肌肉进行训练,这样可以促使侧向血液循环的建立。
对于糖尿病慢性伤口的患者,应该积极地管理血糖,并且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当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可能会导致各种级别的神经受损,对于由于外伤或高温造成的疼痛反应较弱。因此,应该避免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烤火,以及赤脚行走等。如果发现有水泡、破裂或感染,必须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综上所述:慢性伤口的康复离不开正确的护理方法,尤其是长时间卧床的老年患者对褥疮的预防,许多患者和家属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方法也存在诸多错误,导致整体恢复周期延长。要想成功地预防疾病,首先需要消除可能的原因,并实行适当的照顾手段以减少负面效果,以防止伤口重新承受压力。只要营养和血液流通得到全面的优化,恢复的进程就会变得更为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