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脑梗死发病十分普遍,不论是首发还是复发,都会使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急性期死亡率也明显增加,对于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必须要做好预防,降低梗死危险,减轻病残程度。
脑梗死高风险人群
1.老年人
老年人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是比较高的,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老速度加快,血管发生病变的概率增高。而且年龄变大血管也会出现硬化,血液循环能力下降,脑梗死的患病率就会明显升高。
2.肥胖人士
肥胖人群患有脑梗死的概率也明显更高。过度肥胖之后体内脂肪物质大量堆积。由于脑梗死属于恶化程度较高的疾病,一旦出现,大脑血管堵塞、狭窄就会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
3.长期吸烟喝酒的人
平时经常吸烟喝酒的人出现脑梗死的概率比较高。因此,应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远离烟酒损伤,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脑梗,避免疾病出现带来身体伤害。
4.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在发展过程中,血糖升高会刺激血管,很多人受到在长期高血糖影响下,血管发生病变的可能性会提高,增加脑梗死的患病风险。
5.高血压患者
血压波动比较大,总是出现血压升高表现的人患有脑梗死的概率会明显提高,因为脑梗死出现跟血压过高有密切关联,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脆性增大,加速血管病变老化,容易导致脑梗死。
高风险人群的脑梗死预防
1.控制好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是导致患者出现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危险因素,必须要严格控制。
2.保证合理饮食
首先,低盐饮食。高盐饮食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风险,容易引发脑梗死。因此日常饮食要清淡,尽量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如咸菜、咸鱼等。其次,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对于一些血管比较脆弱的患者,应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等。这些食物可以降低血脂、血压,并且可以防止动脉硬化。此外,平时要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最后,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体内血液黏稠度会增高,身体中囤积的废物无法顺利排出。可以在晨起是空腹饮一两杯白开水,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
3.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能够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有效防治动脉硬化。同时能够提高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避免血黏度过高,有效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
4.控制体重
肥胖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要控制好体重。肥胖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增加血管负担,出现高血压,进而导致脑梗死出现。为此可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
5.戒烟戒酒
烟草中含有较多有害物质,比如尼古丁、焦油等,可能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血管内形成斑块,出现血管腔狭窄,患病风险容易提高。若患者存在长期饮酒的不良习惯,也要及时戒酒,避免增加患病的风险。
6.注意心理健康
很多脑梗死情况的出现与情绪激动有密切联系。因此一定要保证情绪稳定。避免太多紧张、激动、大怒,这些情况都可以引起血管痉挛,血压骤升,血液变稠,导致人体正常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进而引起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
7.注意天气变化
如果气温骤变,气压、温度变化比较明显时,中老年人尤其是体弱多病者,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患病,特别是严寒和盛夏时节,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平时,为此一定要特别小心。
8.及时关注发病先兆
患者及家属不仅要观察原有疾病症状,还应注意新出现的症状,如排出的大便颜色是否变黑、刷牙时是否有出血等,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此外,如果突然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行走不稳、言语含糊或手肩麻木时,也提示为血栓形成前兆,或血栓已经形成,需要马上就医,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9.注意服药
脑梗死高风险人群要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如果患者有房颤疾病需要口服华法林或者是利伐沙班,抗凝、防止心脏附壁血栓脱落。
总之,对于脑梗死高风险人群,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发生,维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