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化疗之后的生存期如此短暂?一说到化疗,很多人就说:化疗会伤身体,千万不要化疗。前一句话是对的,化疗确实有副作用,对身体有害,但后一句话“千万不要化疗”,这显然是错的。当然,对于化疗副作用的担心,这种心理是非常能理解的, 谁不担心呢?这再正常不过。但如果只是单纯地担心, 在通过医生的解释后,还是拒绝做化疗、放疗,这个就有点不能理解了,并且让人感到遗憾。
谈不上很多,只能说“有的”患者确实会这样。很显然,这里所说的是晚期癌症患者,而且是不能治愈的(部分晚期癌症也有机会争取治愈)。不管是化疗还是其他方式的治疗,都不是万能的。确有它的作用价值,但不能神化它。化疗有的时候效果极佳,有的时候疗效一般,也有的时候非但无用,反而可能降低生活质量。合理使用, 并且用对、用好化疗是关键。
癌症患者的病情各有不同,有的患者本身已经达到了很晚期的阶段,比如终末阶段,这个时候不化疗其实也没剩多少生存时间,因此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化疗。通常,如果预期生存时间短于三个月,就不建议再进行化疗、放疗等所谓的抗肿瘤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即可。如果勉强化疗,反而生存时间更短而且生存质量更差,也会给人带来“化疗之后生命更短暂”的感觉。 这是不合理使用化疗。
另外,有的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对治疗的耐受不佳, 不化疗的生存时间也不长。但如果这种情况下还勉强化疗,反而可能进一步缩短生存时间。不管是化疗还是其他抗肿瘤治疗,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同的癌种对化疗的敏感性不同,化疗的价值也就各不相同:
1.部分癌建对化疗高度敏感。比如妊娘绒癌、急性白血病和侵袭性淋巴瘤。这几个癌种通常对化疗敏感, 也有少部分患者化疗无效。但不能因这少部分患者而下化疗是无效治疗的结论。事实上,这些癌种的大多数患者是可以从化疗中获益的。
2.部分癌症对化疗中度敏感。比如乳腺癌、卵巢癌等。化疗作用可不小,但单纯化疗通常疗效作用不够,需综合治疗。
3.部分癌症对化疗不敏感。比如胃肠间质瘤、前列 腺癌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等。这部分患者通常不采用化疗。这种不适合化疗的病人如果非要化疗,当然是弊大于利(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是可以考虑化疗的,只是化疗通常不作为首选)。
关于化疗的这7个真相,你应该了解:
1.年龄不是化疗禁忌。虽然年龄是化疗所考虑的因素,但也不能仅仅单看年龄。即使是老年人也可选择标准化疗,关键是在化疗前正确评估患者脏器功能及体能状况等。
2.有效把握化疗适应症,才能发挥出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价值。事实上,化疗有利有弊。然而,不需要因噎废食。其重点在于权衡利弊,而不是一味排斥化疗,最终放弃生的希望。
3.化疗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也并非想象中打点滴或者吃药那么轻松简单。与化疗本身相比,更让人焦灼的,是该化疗时不化疗,而不该化疗时偏化疗,或者不懂化疗、滥用化疗,甚至照本宣科地执行化疗操作。化疗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可救死扶伤,但如果用错地方,就会成为杀人的凶器。
4.要摒弃对化疗的偏见。目前,化疗仍是很多癌症的主要治疗方式,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化疗甚至是某些癌症的唯一治疗手段,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化疗的价值, 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同时还要避免过度迷信化疗,化疗指征要由肿瘤专科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明确。
5.化疗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用药前的全面评估,还要在化疗过程中做好个体处理工作,密切关注各种化疗用药细节,监测与处理化疗所产生的毒副反应,并及时调整化疗剂量或方案。术业有专攻,化疗应尽可能在肿瘤内科实施。放疗科做好放疗工作,外科做好手术工作,肿瘤内科做好靶向药物治疗与化疗工作,不同科室各司其职, 并在必要情况下共同讨论,协同诊治,以期达到疾病最佳治疗效果。
6.化疗的指征、化疗的方式、化疗开始与结束时间、 化疗所选方案及剂量等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肿瘤专科主治医生基于患者的病情、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综合权衡化疗的利弊,避免一味地迷信化疗,更不能盲目否定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