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需注意什么?
2024-01-17 09:27:40
作者:韩叶 索媛 张藐
作者单位: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心内科

由于不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饮食注意事项,很多患者都因为饮食不当,导致心力衰竭病症加重,出现难以恢复的结果。要想避免这一情况再次发生,就要全面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饮食注意要点,只有根据这些才能做到科学饮食护理,减少不利危害,保障自身健康。具体的饮食事宜,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下。

一、什么是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的疾病。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

1.感染: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若受到感染,有可能引起肺部的淤血积聚,进一步触发或加剧心脏功能的下降。

2.心律不齐:迅猛的心脏跳动以及心跳过度可能引起心脏的排泄减少,进一步提高心脏的供血需求,因此可能引起或者恶化心脏衰竭。对于严重的心跳减慢,它还有可能导致心脏的排泄减少,从而引起心脏功能的衰退。

3.肺栓塞:针对那些需要持续休养的心脏病患者,深部静脉血栓的生成构成了一个威胁,它有可能引发肺栓塞,进一步加重了右心房的负担,加剧了右心衰竭的状态。

4.过度劳累:身体活动过多、情绪波动、气候剧变、饮食过量或盐分摄取过量都有可能导致血液流动学的改变,从而引发心脏衰竭。

5.怀孕期与分娩期:如果你有基本的心脏疾病,或者在怀孕期与分娩期间曾经患过心肌疾病,那么怀孕期与分娩期可能会使你的心脏承受更大的压力,进一步导致心力衰竭。

6.贫血与出血:长期贫血的病人可能会出现高血液排放性心脏病。由于大量流血,可能会引起低流速以及反应性心跳增速,从而触发心脏病的发作。

7.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引发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可能由电解质失衡引发并加剧,这种情况在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镁等状况下尤为常见。

三、慢性心力衰竭有哪些症状

1.呼吸困难: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之一。由于肺淤血,患者会感到呼吸急促和困难。此病情有可能在工作过程中恶化,而在休息期间则会缓解。一些病人可能会在夜晚感到呼吸不畅,有时候甚至需要坐起来呼吸。

2.疲劳和虚弱:患者可能会感到身体无力,难以进行日常活动。这种疲劳感可能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使患者的生活更加困难。

3.咳嗽:这种咳嗽通常为干咳,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

4.早期的心力衰竭往往伴随着夜间的尿液减少,而晚期的情况下,这主要是因为心脏的排泄物明显降低。

5.消化系统的症状:因为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积液和浮肿,病人有可能会有上腹部的不舒服、饥饿的感觉、害怕进食、厌恶、反酸以及排便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影响他们的食欲和营养摄入。

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1.控制饮水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饮水量,因为过量饮水容易导致体内水滞留,加重病症,影响恢复。

2.限制盐摄入

要注意限制食盐摄入,因为食盐摄入过量,容易导致水钠滞留,加重心脏负担,影响疾病恢复。建议患者多吃低盐食物,这样既可以保证体内盐成分摄入,也能减少不利危害,是最佳的饮食选择。

3.适当补充维生素C

对于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人来说,维生素C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维生素C有助于产生抗体,合理的摄取可以提高人的健康状况,加大对疾病的防御,进一步促进疾病的恢复。例如,山楂、柠檬、猕猴桃、番茄和大白菜等都富含维生素C,适当摄入可以有益于健康。

4.远离易胀气食物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能食用易胀气的食物,因为此类食物易导致患者腹胀,影响疾病恢复。如土豆、红薯等,患者都要忌口,不宜食用。除此,还有不易消化食物、腌制食物、霉变食物等,患者都要远离,不能触碰。

总的来说,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学会慢性心力衰竭的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来说,他们必须牢记一些饮食的重点,只有当他们严肃对待并遵守这些规定,他们的康复状况才会得到更优质的支持,从而实现最佳恢复效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