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在中国,大约有2亿人患有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高发年龄却逐年降低是该病最突出的现状。现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IT行业的发展,“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也逐渐年轻化。那什么样的症状表明可能患上了颈椎病呢?
你对颈椎病了解多少?
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典型症状表现为颈背疼痛、四肢无力、手指发麻、恶心呕吐、头晕、吞咽困难等,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1.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上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异常,体格检查可见侧颈部肌肉痉挛。
2.颈型颈椎病:可有颈、肩疼痛,颈部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常被认为“落枕”。
3.脊髓型颈椎病:多出现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双手精细动作障碍等。体格检查时可有四肢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4.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出现头晕、恶心、耳鸣、偏头痛等症状,转动颈椎时突发眩晕而猝倒。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感到颈项痛、头痛、头晕、面部或躯干麻木发凉、痛觉迟钝、心悸。有耳鸣、听力减退、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
6.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
颈椎病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元凶。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更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5.诱发因素:如遭受突然撞击的外伤,乘车时没有系好安全带,急刹车时造成颈部损伤。颈部受凉,如夏季空调冷风直吹颈部,也容易诱发颈椎病。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颈椎病?
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颈椎病。以下是一些有效预防颈椎病的方法。
1.改善生活习惯,保护肩颈健康
在坐姿上,要尽可能保持自然端坐位,调节桌、椅之间的高度比例,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使头、颈、肩、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一般在30分钟左右,让头颈部向另一方向转动,进行相反方向转动时宜轻柔、缓慢,在短时间内重复数次,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佳。仰卧位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高度依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为12~16cm。这样,枕头的支点与颈背部弧度相适应,才能衬托颈部,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状态。避免看书、看电视时倚着沙发,或半躺半靠在床头。体育活动之前,应进行较充分的准备活动,防止颈椎及其他部位的外伤。冬季应注意颈部保暖,防止颈部受冷。
2.养成锻炼好习惯,注重肩颈的拉伸
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注重运动后颈椎部位的拉伸。可适当参加游泳、羽毛球、排球、网球等体育运动,能缓解肩颈肌群的紧张和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另外可学习中医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也可用于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
3.合理饮食,少盐增钙
饮食调节在预防颈椎病方面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均衡饮食,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可以通过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类和绿叶蔬菜,以及适量晒太阳来合成维生素D。同时,还需要减少盐分的摄入,过量的盐分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颈椎的负担。此外,保持健康的体重对肩颈健康尤为重要,过度肥胖也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增加患颈椎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预防颈椎病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定期锻炼颈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和枕头,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颈椎病的风险,保护颈部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