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肾功能你都知道吗?
2024-01-19 10:48:06
作者:温秀峰
作者单位:上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一般来说,我们体检时检测肾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血清尿素、血肌酐、血β2-微球蛋白、尿酸等,这些指标可以说是肾脏异常的判断指标,每一项都与肾脏的健康息息相关。

1、血清尿素

也称为尿素氮血清尿素(BUN)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成年人正常值为3.2-7.1μmol/L,如果肾脏受到伤害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会让血中尿素氮水平升高,因此血清尿素是能够推测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项指标。

临床意义:血清尿素增高通常见于器质性肾功能损伤,如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所致的慢性肾衰竭,血尿素一般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但对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尿毒症患者,血尿素的增高程度通常与疾病严重性一致;还见于肾前性和肾后性因素,前者包括严重脱水、大量腹水、心脏循环功能衰竭等,后者如输尿管结石等疾病引起的尿路阻塞。血尿素氮还可作为肾衰竭透析充分性的判断指标。

2、血肌酐

它是肌肉组织因代谢出现的废物,肌酐男女有较大的差异,正常值男性一般在62-115umol/L之间,而女性则在53-97umol/L之间,但不同的医疗机构数值也有差异,一般来说血清肌酐水平越低说明肾功能越好。

不过,血清肌酐也会跟肌肉量有关,老年人的肌酐代谢量与年轻的健身者相比之下,老年人会明显偏低。

临床意义: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肾脏的代偿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那么只要一个肾脏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肾脏损伤程度占到整个肾脏的一半以上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因此,血肌酐并不能反映早期、轻度的肾功能下降。

3、血β2-微球蛋白

起源于人体间质,上皮细胞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细胞以及恶性肿瘤细胞均能合成β2m。

临床意义:

(1)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都有血清β2M明显升高,尿中β2M也可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发展的监测指标。

(2)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炎症、先天性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药物性损害、肾小管重金属中毒性损害等,尿中β2M升高。

(3)肾移植排斥反应时,尿中β2M升高。

(4)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滋病等,血清中β2M升高。

4、尿酸

尿酸是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后的废物,其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所以尿酸升高也就说明肾脏功能有异常的可能性。

成年人尿酸正常值,男性是150-440μmol/L之间,女性则在95-360μmol/L之间。

临床意义:尿酸升高,也表明人体患痛风的几率升高,而痛风出现也会进一步伤害肾脏,形成恶性循环。

5、肾小球滤过率

血液通过肾小球初步过滤后,再进入肾小管执行重吸收与分泌作用,最后形成尿液。肾小球滤过率是最能够反映肾功能的一项指标。与年龄、性别、体重有直接关系。

临床意义:

(1)降低:急性和慢性肾衰竭、肾小球功能不全、肾动脉硬化、肾孟肾炎(晚期)、糖尿病(晚期)和高血压(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肾腺皮质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缺乏。

(2)升高: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糖尿病肾病早期。

6、胱抑素C

胱抑素C(Cys-C)是一个比较新的检测肾功能的项目。由于胱抑素C分泌恒定,不受身高、体重、蛋白质和肌酸代谢的影响,干扰因素少,故被认为是比血肌酐更灵敏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可靠指标。其正常范围为0.6—2.5mg/L。

临床意义:在肾移植发生排斥反应时,血清胱抑素C增高早于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目前,临床推荐血清胱抑素C作为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首选指标。

7、二氧化碳

(1)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脱水,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和少尿期),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服用酸性药物过量。

(2)呼吸性碱中毒: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增快,换气过度,吸入二氧化碳过多)。

(3)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盂肾炎,肾结核。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