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髋关节发育异常?
正常的髋关节是由圆形的股骨头和窝状的髋臼组成,二者位置与形态相互适应,维持着髋关节正常发育。髋关节发育异常又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由于宝宝在胚胎时期髋臼未能正常发育,髋臼骨顶不能很好的覆盖股骨头,造成股骨头移位,使髋臼及股骨头不能正常发育,导致髋关节结构异常的一系列疾病,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导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常见因素
目前尚无确切的致病原因,遗传学说:有关研究发现,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致病因素中,大多数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余则与环境因素有关。机械学说:机械因素是引起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重要病因,胎儿的异常体位如臀位,使患儿的髋关节在异常的屈曲位置上遭受机械压力,从而引起股骨头脱位。激素学说:母亲妊娠期间分泌大量激素,使胎儿关节及韧带极度松弛,易使髋关节发生脱位。出生后不良的包裹方式,如双腿捆绑,都有可能导致该病。
髋关节发育异常的危害
髋关节发育异常如果不能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将会影响髋臼、股骨头及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发育,继续发展至髋关节完全脱位或早期出现髋关节退行性变化,严重影响宝宝的行走步态,最终导致慢性疼痛、早期骨关节炎、步态异常(跛行、鸭步)、患侧肢体缩短(长短腿)、脊柱侧凸等一系列不可逆病理并发症出现,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表现
1.婴儿期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的症状表现,有一边的腿看起来会比另一边的腿短,一侧的脚踩蹬力量明显低于另一侧;另外,会发现双侧的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在活动髋关节时会闻及弹响声等。
2.会行走之后的小儿,其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出现跛行步态,以及鸭步步态等。另外,观察臀部会发现臀部扁而且宽,股骨大粗隆比较突出。若为双侧的脱位会表现为会阴部明显增宽,臀部向后耸,腰椎的前凸明显增大。
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
1.体格检查髋关节时发现异常或可疑异常:包括双侧大腿或会阴部皮肤纹理不对称、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试验受限、膝关节不在同一平面、关节弹响、患侧下肢的力量不佳等;会行走后无法站立的宝宝出现跛行步态,以及鸭步步态等;臀部扁且宽,股骨大粗隆比较突出;会阴部明显增宽,臀部向后耸,腰椎前凸明显增大等。
2.有髋关节发育异常家族史和遗传史:即婴幼儿父母一方或兄弟姐妹中患有髋关节发育异常。
3.臀位分娩、女婴、巨大儿、胎儿过度成熟、羊水过少等因素。
4.神经肌肉病变(如先天性斜颈和先天性足部畸形等)。
5.监测应用帕氏吊带或其他固定装置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患者。
6.喜欢用捆绑方法包裹婴幼儿的人群。
髋关节发育不良最佳检查时间
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适用于0~6月龄的宝宝,一般建议在生后4~6周就接受常规超声筛查。6个月~1岁半,应结合骨盆X平片;1岁半以上者,应选骨盆X平片为最佳判断依据。超声波检查是一种简单、快捷、无辐射、安全、可重复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因而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优势
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避免和降低致残率。所以倘若每个新生儿出生后均能做超声常规检查,明确诊断而进行治疗,其疗效最理想。
髋关节超声检查除了具有高频超声本身的高分辨力特点之外,同时还是一项无创、无辐射、可重复性高的技术,检查流程也很简单,宝宝喂饱奶后,由妈妈或者爸爸陪伴着,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检查,超声医生会依据国际指南为宝宝做规范检查,通过标准切面进行测量并进行分型,目前广泛用于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分型和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