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七大新生儿常见症状护理方法
2024-01-19 11:10:36
作者:陈鸷志    
作者单位: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

新生儿期是生命的起点,其身体各系统均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然而,由于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尚未完全成熟,新生儿常常表现出一系列特有的生理症状。了解并正确应对这些常见症状,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一、四肢抖动

新生儿四肢抖动是常见的生理现象,源于其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一症状表现为下巴抖动、四肢抖动,通常在出生后的初期出现。由于神经系统的不健全,新生儿的运动协调性较差,这种抖动往往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在护理方面,家长和护理人员首先需要理解四肢抖动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过度担心。这种抖动通常是暂时的,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很快会减轻或消失。在此过程中,维持室温适宜是十分关键的,避免将新生儿置于过冷的环境中,以确保其舒适度。

除此之外,注意观察新生儿的抖动情况,了解抖动的频率和强度。如果抖动过于频繁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排除潜在的问题。

二、呼吸暂停

新生儿的呼吸暂停是由于其呼吸道相对狭窄,以及腹式呼吸为主的生理特点所引起。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充分发育,他们更容易受到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因此,了解呼吸暂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于确保新生儿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母乳喂养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母乳中的IgA抗体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从而帮助预防呼吸道感染。除此之外,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二手烟暴露,也是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的有效手段。

对于出现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家长应该冷静应对,避免过度紧张。观察婴儿的呼吸情况,确保周围环境的通风良好。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轻拍宝宝的背部激发其呼吸反射。然而,如果呼吸暂停情况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的呼吸系统问题。

三、手脚发凉

新生儿的手脚发凉现象主要源于其末梢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的生理特点。由于新生儿的血管系统和心脏功能尚未充分发育,末梢血液循环的速度较慢,导致四肢较为容易感觉到冷。这是新生儿生理性的现象,但也需要家长和护理人员保持警觉,以防止潜在的不适和寒冷引起的问题。

在护理手脚发凉时,需要确保宝宝所处的环境温暖,避免过度的空调或通风。正确的穿着是关键,选择合适的衣物,特别是保暖的袜子,有助于减轻手脚发凉的症状。此外,室温适宜、避免将宝宝置于冷风中,也是预防手脚发凉的有效手段。

四、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而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发生主要源于新生儿胆红素排泄能力的不足。由于肝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天内,胆红素排泄较为缓慢,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呈现黄疸的表现。一般而言,黄疸在出生后2~3天初现,4~5天进入高峰期,随后逐渐减轻,7~10天完全消退。

黄疸的出现主要是生理性的,但在一些情况下,黄疸可能超出正常范围,需要引起关注。当新生儿黄疸指数较高时,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任何潜在的病因,确保宝宝的健康。母乳喂养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母乳中的成分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从而缓解黄疸的症状。

五、结晶尿

新生儿的结晶尿现象源于其肾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滤过能力相对较低,调节浓缩功能较差。这使得新生儿更容易发生水电质紊乱,尤其在夏季高温时更容易出现脱水情况。

在面对结晶尿时,要注意确保新生儿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在炎热的季节。及时响应新生儿的喂养需求,保持合适的室温,避免过度包裹,有助于减轻结晶尿的发生。在户外活动时。及时更换湿度过高的尿布也是维护宝宝肾脏健康的重要步骤。

六、体重下降

新生儿体重下降是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到4天内发生。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在初期的喂养过程中,摄入的食物相对较少,而排出的尿液和粪便却相对较多,导致体重下降。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性体重下降范围约为6%到9%,在4天之后,体重会逐渐回升,7到10天后通常能够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水平。

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理解这一现象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不必过度担心。在确保宝宝得到足够营养的前提下,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母乳喂养被认为有助于促进体重的逐渐回升,因此建议鼓励母乳喂养,并确保喂养的正确姿势和频率。

七、假月经和乳房肿胀

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左右,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部分女宝宝可能出现假月经的现象。这表现为阴道可见少量稀薄或血性的分泌物。此外,个别新生儿,无论男女,都可能发生乳腺肿胀,这是由于母体激素的遗传引起的。

了解这些现象的生理基础,家长和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正常性质,避免不必要的焦虑。一般而言,假月经和乳腺肿胀是暂时的,很快会自行消失。然而,如出现异常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医生,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