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银屑病患者的几个护理问题
2024-03-01 16:05:11
作者:甘海荣
作者单位: 崇左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小李最近身上出现了红色斑块,这些斑块不但会融合成片,表面还会覆盖一层白色鳞屑,引起皮肤发红发痒,导致其整夜睡不着觉。通过查阅相关科普资料后,小李才知道,这种病叫做银屑病,不但跟他父亲和叔叔的遗传史有关,还跟他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银屑病

1.什么是银屑病: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炎症性的皮肤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逐渐扩大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该病可仅局限于一处或是广泛分布于全身。且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大部分患者在冬季可能会加重或复发,夏季患者病情则可缓解。

2.银屑病的病因:(1)遗传因素:银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如果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则后代患上银屑病的几率要高于普通人群。(2)免疫因素: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的疾病,部分免疫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处于关键地位,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会导致皮肤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银屑病。(3)其他因素:例如感染、精神紧张、外伤手术、应激以及吸烟、酗酒等,都有可能会诱发甚至加重银屑病。此外,一些化学物质或是药物、物理因素等,也会对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3.银屑病的症状:(1)寻常型银屑病:这是最常见的银屑病类型,患者通常会出现皮肤表面圆形、椭圆形的损伤,同时伴随着皮肤表面红斑、丘疹的症状,在丘疹的部位偶尔会有白色鳞屑。该类型的银屑病主要包括斑块状银屑病、点滴状银屑病和反向型银屑病。(2)关节型银屑病:该类型的银屑病主要出现在关节部位,例如手部、足部等,部分患者还会伴随软组织的肿胀。(3)脓包型银屑病:该类型又包括泛发型和局限型,患者不但会出现红斑症状,随着斑点的增加,还会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或是正常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或是粟粒大小的脓包。同时脓包型银屑病还会出现全身症状,例如发热等。(4)红皮病型银屑病:该类型银屑病的症状较为严重,可累及全身,例如皮肤发炎、发红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瘙痒、疼痛等不适。

如何正确护理银屑病?

1.皮肤护理:首先银屑病患者应该保持自身皮肤的清洁,建议日常选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每日早晚进行皮肤清洁。其次患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保湿产品,保持皮肤湿润,预防干燥所引起的皮肤瘙痒和裂纹。此外,由于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容易出现破损、继发感染等情况,因此患者还需要注意感染和细菌传播的问题,避免用手抓挠皮肤,注意个人卫生。

2.心理护理:由于银屑病会引起外观上的改变,且该病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因此患者通常会面对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同时积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

3.生活护理:(1)饮食护理:患者应该保持饮食均衡,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还可以适当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维生素可以通过新鲜的水果蔬菜摄取,而蛋白质可以食用豆类、瘦肉、鱼类以及蛋类、奶制品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是煎炸油腻类食物。此外,还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更有助于皮肤的健康。(2)睡眠充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每日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更有助于身体免疫系统的恢复。建议患者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3)适当运动:运动不但有助于提升心情,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建议患者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太极拳等。此外,运动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适度适量的原则。

4.药物护理:患者在抹药前应该清洁皮损区部位的鳞屑及残留药物,以便药物可以充分的渗透到患处,从而提高疗效。如果药物含有超强激素,则应该避免在面部、腋窝、会阴、乳房以及腹股沟等敏感部位使用。

银屑病的护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只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入手,并且采取正确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才能更好地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