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是脑动脉管壁发生病损,形成血栓,使管腔变狭或闭塞,甚至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的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病死率较脑出血低但致残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明显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5%左右。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因此及时了解脑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病因,有助于我们科学预防脑血栓形成,降低死亡率。
脑血栓的形成过程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深层的脂肪变性和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斑块。2. 斑块破裂:动脉硬化斑块可能破裂,暴露出斑块内的血液成分。3. 血栓形成:破裂的斑块可以触发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过程,形成血栓。4. 血栓阻塞血管:血栓可以增长并阻塞血管,导致脑血管栓塞,使脑部供血不足。
脑血栓形成的原因
1. 基本的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1)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损伤血管内皮,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深层的脂肪变性和胆固醇的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和继发的血管狭窄甚至闭塞。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发展或脱落,使内膜分裂,内膜下出血和形成内膜下溃疡,内膜溃疡处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纤维蛋白的沉积,形成血栓,使血管阻塞。
2. 引起脑血栓形成的其他原因:血小板增多症、血栓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外夹层动脉瘤、镰状红细胞贫血、淀粉样脑血管病、烟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头外伤、偏头痛等。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 大多数发病时无意识障碍、头痛和呕吐。3. 发病较缓慢,多为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展,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血液病等。4. 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5. 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腰椎穿刺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科学预防措施
1.健康饮食:选择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的食物,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2. 定期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3. 戒烟:避免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中。4. 控制血压和血糖: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通过健康饮食和锻炼来控制,必要时可选择药物控制。5. 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高血压、高血糖等潜在问题。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脑血栓形成的风险,并维护良好的心脑血管健康。同时,对于有高风险因素的个体,如家族史、已有心血管疾病等,更应密切监测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