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范围内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1999年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少子化,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越发突出,在我国,许多家庭还保持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他们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模式,但是老年期个体因老化而健康受损和患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增高,因此,做好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尽量去除妨碍生活行为的因素,促进独立生活能力尤为重要。
一、室内环境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降低,室温应以22℃~24℃较为适宜,室内适宜的湿度则为50%~60%,一般老年人对于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轻人要高2~3倍,过道、卫生间和厨房以及床头等处都要安排局部照明,同时应加强老年人夜间使用地灯或其他夜灯,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从而进一步减少老年人夜间跌倒的发生。
二、室内设备
老年人居室内的陈设应尽量简洁,一般有床、柜、桌、椅即可,调查发现老年人室内跌倒最常见的环境因素是被物品绊倒,或室内地板滑而跌倒,因此,老年居家室内环境应尽量避免地面高低不平,去除室内台阶和门槛,去除接缝不好、重叠的地毯或松散的地毯;过道无障碍物、有扶手,保持地面平整,同时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的地面,一定要避免水渍、油渍、尿液的存在。照顾者应及时清理影响老年人上下床及老年人床旁活动的杂物,老年人的居室应做一些特殊的布置,如沙发不过软、凹陷,门厅放换鞋凳,厕所或马桶旁安装扶手,卫生间安装紧急呼叫设备等。
三、衣着卫生
根据老年人皮肤特点,选择适用、健康服装。注意衣着的保暖功效,同时考虑不宜选用太重的材质以免影响老年人的活动。以纯棉织品为好,避免布料对皮肤的刺激。服装的设计上要注意便于穿脱,如拉链上应留有指环以便于拉动,上衣的设计应多以前开襟为主,减少纽扣的使用,选择魔术贴代替。避免穿过长、过大的衣袖,以免绊倒。
四、饮食与营养
老年人对于血糖的控制能力减弱,应注意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蛋白质摄入应优质少量,如鱼类、豆类。尽量避免猪油、肥肉、牛油等动物性脂肪,可以选择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等植物油,且注意交替食用各种植物油优于单独食用一种。鼓励老年人选择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谷、薯、豆、蔬果类等食物,可有效改善肠道功能、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控制体重等,也应适量摄入。
五、身心健康
身体锻炼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老年人通过身体锻炼,激发积极的情感,这种积极的情感能够抵御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另外,在身体锻炼中,特别是团队性的身体锻炼(广场舞、球类项目等)能够让老年锻炼者积极地与其他锻炼者进行互动,这种社会互动作为身体锻炼的中介因素,能够抵抗抑郁和焦虑。根据老年人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球类运动、跳绳、跳舞、五禽戏、太极拳、健美操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不只是被关怀照顾的对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应积极改善生活环境等,尽力促进老年人完成日常生活能力,使老年人在晚年能够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夕阳无限好,黄昏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