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可是这小小的心脏,总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患上疾病。冠心病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被称作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心血管病人已超过1亿,其中冠心病病人高达4300万,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在生活中加强冠心病的科普普及,做好预防性护理,对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很多冠心病患者在早期甚至进展期并没有明显症状,或有症状但被误认为是胃病或者其他疾病,还有患者直接忽视了症状,急性发病时就可能导致心跳骤停、室颤、急性心衰甚至猝死。
冠心病多进展隐匿,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发病即致命。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才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
二、为什么会得冠心病
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把冠状动脉想象成一根水管,水管内壁变得不光滑后,各种杂质就容易堆积,久而久之,水管就可能发生堵塞。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龄、吸烟、肥胖、运动少。一般表现为当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时,出现心前区闷痛、胸部有压迫感、心慌甚至疼痛、伴随大汗、呕吐、面色苍白、意识不清等症状,就要警惕冠心病的发生。
三、冠心病的预防
1.戒烟,控制饮酒。医学研究表明,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常饮烈性酒,可因酒精中毒导致心脏病和高脂血症。过多的乙醇还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冠心病。因此,在生活中要主动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限制饮酒次数和饮酒量。
2.控制血压、血脂水平,尤其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水平,严格血糖管理。高血压、高血脂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一定要重视血压、血脂水平的监测。随着有关冠心病知识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且国内外多项指南已经将降低LDL-C水平,视为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首要指标。除此之外,还要严格进行血糖管理。
3.健康饮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家禽、鱼;少吃猪肉、牛肉、油炸食物和蛋黄,低盐饮食,建议每天食用钠盐小于6克。牢记健康膳食的“ 一二三四五”。
①每天饮一杯牛奶,内含250毫克钙,可以有效地补充我国国人膳食中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的现象。若对牛奶不适,则可用酸奶、低乳糖奶或豆浆代替。
②指每人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当于主食6~8两,可以个人胖瘦而相应增减。
③指每天进食三到四种高蛋白食物,包括瘦肉1两,或鸡蛋1只,或豆腐2两,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以鱼类、豆类蛋白为主。
④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互相搭配),不甜不咸(每人每天碘盐摄入量为5~6克),三顿五顿(指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少量多次,有利于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分饱(饱生众疾)。
⑤指每天食用500克水果及蔬菜,这是预防癌症很有效的措施之一。
4.适量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减少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可选择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游泳、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如有头晕、胸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若突发心绞痛,可将硝酸甘油放于病人舌下;若心脏骤停可对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预防冠心病,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这些,更需要各方面细节上的注意,才能有效预防冠心病。老年人要定时体检,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开危险因素,避免诱因,预防大于治疗,让我们一起爱护心脏,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