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于静脉血流减慢导致静脉腔内形成血栓,阻塞静脉腔,引起血流障碍继而引发一系列生理病理学改变,具有潜在致死风险疾病。包括肺栓塞(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据相关文献统计,VTE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VTE常被人们称为“沉默的杀手”,可发生于病人及健康人群,如创伤、脑卒中、心力衰竭、外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口服避孕药、长期卧床等病人高发,对于高龄、长途航空或乘车旅行时间长、孕娠等健康人群也可发生。
VTE病人的临床特点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约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2/3,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以无症状或出现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肺栓塞(PTE)约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1/3,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晕厥、咳嗽、咯血、烦躁不安、惊恐,严重者可出现濒死感。
VTE的预防措施
1.基础预防:(1)适当多饮水,一般将饮水量在每日2000ml以上(心、肺、肾功能不全等人群遵医嘱饮水),以降低机体血液黏稠度,从而利于血液流动;饮食清淡易消化,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2)戒烟限酒,控制血糖、血脂,积极治疗基础病。(3)卧床病人应鼓励其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下肢抬高20~30°,避免下肢或腘窝单独垫枕;病情允许时需协助早期下地活动和走路。(4)被动踝泵运动:对无自主活动能力者,给予被动踝泵运动,取平卧位,一手握住足跖前端,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慢抬起患者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患者自己,至最大位置保持5~10s后按压患者脚尖缓缓朝下,尽量向下压,至最大位置保持5~10s后放松。接续协助患者进行环绕运动:以踝关节为中心,做360°绕环,动作幅度尽力做到最大,使更多的肌肉得到运动。向左侧绕环5~10s后再向右侧绕环5~10s,以不引起病人疲劳与负面情绪为宜。每天早、中、晚和睡前各1次,每次15~20分钟,之后鼓励患者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踝关节锻炼。(5)主动踝泵运动:卧床清醒病人,指导病人踝泵运动(向上勾脚尖至最大限度,保持10s, 再向下绷脚尖维持10s, 最后以踝关节为中心做绕环动作),每天10组,每组10次。
2. 物理预防:(1)穿弹力袜(抗血栓袜):根据长度的不同,有连腰型、腿长型及膝长型,腿下弹力袜对VTE预防效果最好。穿弹力袜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下肢皮肤完整性及血运状况,避免引起局部压力性损伤、血液循环障碍等,通过穿弹力袜,可以有效缓解或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快速回流到心脏,减轻血液淤滞,从而达到预防DVT。(2)住院患者可使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该装置具有改善局部血液流动的作用,能通过对静脉泵和肌肉泵的控制,使得静脉血液的回流速度加快,血液的黏滞度会降低,血栓发生率也会随之下降;足底静脉泵:该静脉泵主要是按照梯度递减压力的方式,对踝部、小腿、大腿进行逐级减压,同时其能实现静脉再充盈时间的精准测量,也可以预防DVT。
3. 中医针灸预防:中医治疗师选用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厥阴肝经等经脉的腧穴,通过不同方式对特定穴位进行有效刺激,激发经气感传及机体的自我调节,使经脉得通,阴阳平衡,并根据患者个体瘀、热、湿、虚的偏重,采取不同的针灸疗法辨证施治,针灸疗法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的流动等,以多方式、从多角度预防血栓的形成。
VTE的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VTE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信念,使患者能够主动地执行健康行为。
总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重在预防,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注重自身健康,远离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真正做到“动起来 拴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