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长期失眠不仅会让患者成为“夜猫子”,还会对患者精神、情绪及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患者日常功能出现障碍。在短期失眠(时间小于3个月)阶段,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视觉模糊等“电量不足”的情况,但是随着病程的不断发展,患者的症状就会日益加重,出现心慌气短、神情紧张、恐惧胆怯及昏昏欲睡的情况,对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相应的影响。当然,失眠的危害是“无止境”的,由于长期“充电”时间不足,患者心脏、肝脏等重要的器官得不到休息,就会“罢工”,导致患者代谢功能异常、心动过速、便秘、阳痿、性欲减退,甚至让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有机可乘”。 针灸如何治疗失眠?从哪些穴位入手? 提起“中医”,就会不由自主想到辨证治疗,这是中医治疗的“魂”。所以,要想治好失眠,必须找到病因,才好采取适宜的治疗方式,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我们都知道,人体是由多个组织和器官所构成,是一个复杂的“大工程”,而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能够为中医针灸、推拿、点按、艾灸等治疗提供可靠的支撑。那么,针灸与失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从哪些穴位入手可治疗失眠呢?
在中医学里,针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传统中医经络学,在失眠患者对应的穴位上进行针刺与艾灸刺激,使身体各项功能恢复正常状态,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同时,中医认为失眠与心、肝、脾、肾相关,处于“阳不入于阴”的状态,就会出现失眠,失眠的治疗原则:宁心,安神,镇静为主。失眠选取的主方,以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为主。主要选穴有神门,三阴交,安眠,印堂,四神聪,申脉,照海。当然,治疗失眠不能“一刀切”。而针对心肝火旺的患者,可配合太冲穴、行间,凤池穴;对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的失眠患者,可选择脾俞,中脘、天枢和足三里穴;而心肾不交者,加心俞,肾俞,太溪;而各种原因致气血两虚的患者,可脾俞,胃俞,足三里针灸。另外,失眠患者还可选耳部穴位治疗。选穴主要为心.肾.脑.皮质下.神门.枕,用王不留行子贴敷按压,每日按压数次。
总的来说,失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我们都知道,睡眠是给身体“充电”,但是长期处于“电量不足”的状态,就会让各种疾病“乘虚而入”。所以,为了让患者安然入睡,中医常根据患者失眠的病因,选择对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以此来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实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