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认识睡眠障碍,更好应对失眠
2024-03-01 14:39:00
作者:韩黎黎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
睡眠障碍会影响人的健康,身心得不到合理的休憩,白天紧绷的情绪与身体状态得不到缓解,长此以往,还会导致人身体健康,引发慢性疾病。通过足够的睡眠,人的精神与体力均能够得到一定的休息与恢复,进而保持更加充沛的活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人的睡眠会受到影响,导致出现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佳,人的身体也受到一定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

一、睡眠障碍是什么?

睡眠障碍是指影响人们正常入睡、睡眠质量和持续时间的各种睡眠问题。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疾病等。例如,睡眠环境不好、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睡前过度兴奋、药物滥用等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也可能对睡眠产生影响。

二、常见睡眠障碍病症有哪些?

1、梦魇

患者在睡觉的时候,反复从睡梦中惊醒,烦躁不安,能很快被唤醒并能立即回忆梦境。因梦中恐惧大喊大叫,当病人突然醒来时,因为自身的肌肉和神经还没有随之醒来,会出现患者意识清晰却动弹不得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梦魇。出现抑郁和胸闷致使睡眠者醒来,使人感觉到压抑和呼吸困难,主要是由疲劳、消化不良或大脑皮层过度紧张引起的。

2、过度睡眠

表现为睡眠过多,患者可以连续数小时或数天保持睡眠状态,睡眠过深过长,在至少7天时间中,每天睡眠超过10小时,很难唤醒,醒后不解乏。而过度睡眠很有可能继发于多种疾病,如脑炎、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瘤等,或常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尿毒症,也可作为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患者通过长时间保持睡眠状态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紧张。

3、睡惊症

常见于4-12岁儿童,青春期前其发作频率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患觉醒睡眠障碍的患者常表现的症状为,突然从睡眠中醒来,随后两眼发直、心跳过快、呼吸急促、表情极为紧张、同时伴有尖叫或哭喊,并伴随强烈的恐惧情绪,发作时间大概持续1-2分钟左右,患者在发作后恢复入睡,醒来后常常对发作时的事情无记忆。

4、梦游症

梦游也被称为睡行症、夜游症或梦游症。发病人群常见为男性、儿童,患者发病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该病症多为中枢神经发育延缓成熟造成的,家庭氛围不和谐、学习紧张、焦虑等也可引起该症。

三、睡眠障碍如何预防?

1、睡前泡脚

通过睡前泡脚的形式,达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浸泡足后进行适度拍打,按摩足底,提高局部血液循环速度,使人体肌肉获得放松,但一般足泡时间不宜过长,泡脚可以减少疾病的出现,还可以改善心脏、大脑以及循环系统的相关症状,对帮助睡眠、缓解神经焦虑的效果非常明显。

2、睡前喝蜂蜜水、温牛奶

大约晚上11点~凌晨3点左右肝脏会处在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它能有效地排出体内的毒素,促进新陈代谢。在这个阶段就不要喝一些浓茶和苦咖啡类刺激神经的饮品,尽量喝一些蜂蜜水、温牛奶,这些饮品里所含的营养物质可以使睡眠质量更好些。

3、保持肝气顺畅

为了有效地防止睡眠障碍,我们应该保持肝气顺畅,及时调整不好的心态,乐观积极面对人和事,避免出现肝气郁结情况的发生,尽量发展自己的乐趣、快乐工作生活,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适当光照,保持开朗和乐观。

4、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定要准时上床休息,做到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轻易打乱自身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晚餐时吃清淡的饮食,不要吃得过多过腻,睡觉前不要抽烟喝酒,减少这类东西对神经的刺激,保持轻松的精神状态,让自己尽快入睡。

5、适当锻炼身体

为了避免睡眠障碍的发生,我们可以在白天适量锻炼,工作疲劳或锻炼疲劳都可以使人有倦意、迅速进入睡眠状态,同时,适当的锻炼也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好方法,无论是慢跑、瑜伽、散步和打太极都可以使身体活跃,适当的锻炼身体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但要注意睡觉之前不宜做剧烈运动。

总结: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容易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状态,所以我们要规律生活工作,保持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维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时间,白天多照阳光,这样才可能让我们都拥有健康优质的睡眠。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