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及护理
2024-03-01 14:43:02
作者:刘启连
作者单位: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的、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其典型的症状包括:

1.一侧肢体无力:最常见的是单侧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

2.言语不清:患者可能突然出现言语不清或无法说话。

3.视力障碍:可能出现单眼或双眼的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

4.感觉异常:面部、手臂或腿部可能感到麻木、刺痛或温热感。

5.平衡失调:可能出现眩晕、站不稳等症状。

6.意识障碍:在极少数情况下,TIA可能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

这些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完全消失,且不留后遗症。然而,TIA是严重脑血管疾病的警告信号,应立即就医。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

对于TIA患者,除了及时的治疗外,正确的护理和自我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控制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2.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

3.定期检查:遵从医嘱,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

4.药物服用:坚持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5.注意观察症状:若出现TIA症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坐下或躺下,避免跌倒。同时立即联系急救中心或前往医院就诊。

6.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定期变换姿势,促进血液循环。

7.提供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于TIA患者的心理康复非常重要。

8.认知训练和心理辅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知训练和心理辅导,以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9.健康教育:了解TIA的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危险因素。

10.加强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适应能力。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11.注意天气变化: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增加脑缺血的风险。注意保暖,避免暴露于寒冷环境。

1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会增加颅内压,导致脑缺血发作。注意饮食调整,保持大便通畅。

13.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预防TIA的复发。

14.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15.避免长时间低头或颈部过度伸展:这些动作可能会对颈动脉造成压迫,影响脑部供血。注意颈部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16.远离烟草:吸烟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进一步增加TIA的发病风险。鼓励患者戒烟,并为其提供戒烟指导和心理支持。

17.急紧情况处理:若患者在家中发生TIA症状并疑似发生脑卒中时,家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按照上述紧急处理方法进行初步处理,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若患者病情严重或出现意识障碍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在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和复诊,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总之,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来说,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与改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认知能力,加强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要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三、TIA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TIA的护理中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和困惑,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此外,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应转诊给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四、结论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有效地降低TIA的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提供家庭、社会的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帮助TIA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实现全面康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