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定义为:在安静状态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 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和 舒张压<90 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按照危险因素分组分为:很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高血压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烦躁、心悸、眼花、肢体麻木等,多数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症状。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血压控制目标不是“一刀切”,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就可以了。血压控制目标因人而异,具体要求如下:
①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
②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
③ 65~79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
④ 80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
当然,血压并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尤其是舒张压不宜降得过低,最好不要低于60mmHg。因为舒张压过低会导致心脑血管灌注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常用降压药物的分类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大剂量利尿剂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钾、镁、钙的水平,另外也对尿酸及糖的代谢有一定影响,要注意检查电解质、尿酸及血糖。
②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该类药可使心率减慢,严重的心动过缓如心率小于50次/分时忌用;支气管患者慎用,避免加重支气管痉挛。
③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地平类会引起低血压,心跳加快,面部潮红,脚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通常发生在用药初始阶段,不良反应一般较轻且短暂。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厄贝沙坦):这两类降压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钾、血肌酐升高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ACEI发生干咳的不良反应时,可选择ARB替代治疗。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高血钾患者禁用这两类药物。
降压药该何时服用?降压药的服药时间根据每个患者血压情况的不同会有所不同,人体血压在24小时内是不断变化的。想知道最佳服药时间,可以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医生或药师会根据血压变化规律确定最佳服药时间。一般来说,人的血压在24小时中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9:00~11:00以及16:00~18:00时最高;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每天1次的降压药多在早上7:00服药;每天2次的降压药在上午7:00和下午14:00服药为好。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正好与血压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
没有症状时是否可以停服降压药?不可以!确诊高血压的患者请坚持服药。有些患者因为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有症状就用,没症状就停,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是十分危险的。与降压药的副作用相比,长期高血压的危害要更严重。因为当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时,对心、脑、肾的损伤就已经产生,所以我们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降压药,切勿因噎废食、延误治疗。
一旦吃了降压药就永远不能停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占95%,原因不明,目前尚不能根治,大多数患者需终身服药,当然有些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仅凭改善生活方式也可将血压控制良好;继发性高血压占5%,病因明确,通常是由某些特定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甲亢等引起,通过治疗原发病,高血压有可能得到彻底治愈而停药。
使用降压药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①小剂量开始:降压药的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再视血压情况逐渐增大用药剂量,直至达到预期降压目标后,继续维持治疗。
②优先选择长效制剂:长效降压药疗效持久,降压作用平稳,每日服药一次,不易发生漏服,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③联合用药: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采用2种或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联合治疗。
④个体化治疗:根据高血压特征及发病原因精准用药,个体化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为了更好的控制血压,日常生活需注意哪些事项?
在导致高血压的诸多危险因素当中,除了年龄、性别、遗传等不可控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不良生活方式等可控因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
①要坚持遵医嘱规律用药;
②钠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所以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在6g以下,而6g大约就是一啤酒瓶盖的盐;
③坚持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避免熬夜、减轻精神压力等。
血压除了有昼夜节律变化外,也与季节变化有关,通常表现为“春夏低、秋冬高”。因此一定要做好日常保健,加强血压监测,合理用药,保持血压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