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原则
1.整体观念原则
在对外伤病人的抢救中,护理人员应遵守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整体观”。许多人在救治外伤病人时只注重治疗外伤伤口,却忽略了病人身上其它部位的潜在损害,这往往会造成病人在抢救过程中的二次伤害。所以,在接收到病人后,医护人员要对病人的伤口和全身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免漏掉病人的其它损伤情况。
2.先救命后包扎原则
很多人在处理外伤的时候,都会选择先给病人包扎一下,然后再给病人止血。当身体遭受到严重的创伤时,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等生命迹象,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立即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以保持病人的生命征,等病人的呼吸和心跳恢复正常后,才能给病人包扎伤口。
在实施救护措施时,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首先,迅速建立2~3支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纠正休克状态。这对于患者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护士需要主动、灵活、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条件。当抢救设备有限或情况紧急时,他们需要快速应对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此外,护士还需要掌握多项高难度的抢救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心前区叩击术、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术、气管插管术以及创伤患者的敷料加压包扎、指压止血以及止血带止血法等。通过掌握这些技术,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处理危急状况并提供适当的抢救措施。除了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感觉以及末梢血管充盈情况等。这些观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最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处理发现的异常情况。无论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还是出现出血等情况,护士都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二、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
1.生命支持
在创伤病人的抢救中,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对病人进行有效的生命支持,保持病人身体的自主循环。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失血性休克等情况,如果是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首先要清理阻塞病人的气道,以确保空气流通,然后通过人工呼吸、呼吸机等方法来建立供氧,并通过胸外心脏挤压来保持血液循环,对于有胸骨骨折、肋骨骨折等外伤的病人,要进行开胸心脏挤压。如果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医生要将病人的头部、躯干和下肢抬起来,让病人保持中凹的形状,防止病人失血过多。
2.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对于重度创伤的病人来说,颅脑损伤同样会对病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在这个时候,医护人员首先要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详细的检查,是否存在脑出血等引起的颅压升高,还需要马上给病人输入甘露醇,以降低病人的颅内压,然后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抢救。
3.失血急救护理
对于重度创伤的病人来说,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的失血。对这类病人,首先要确定出血的位置,并判断是否是由于外伤引起的内脏破裂出血。然后,医生要对失血过多的病人进行治疗,并对病人的伤口进行包扎,让病人的血液容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4.局部制动护理
外伤后往往会有骨骼的损伤,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很有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在运送病人的时候,必须要有合适的约束和制动,防止病人因为无意识的摇晃或者是交通工具的颠簸而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综上所述,实施救护措施需要注意以上所述的几个关键点。护士应该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并且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协助医生进行抢救,还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并细心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