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折的病因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骨质疏松导致骨质量下降和骨骼结构减弱,使得骨折的易发性增大;二是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如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等均降低,使得老年人摔倒的概率增大,从而导致骨折的发生。
基于老年人群的特殊身体情况,发生骨折后基本是不能自愈的,手术治疗基本是不可避免的,临床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护理工作如何开展,且老年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护理需要延伸至整个围术期。下面,笔者就分阶段介绍如下:
1.术前准备和评估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骨密度、内分泌和代谢情况、营养状况、卫生习惯等。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和过敏史等相关信息,尤其要注意麻醉和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包括术前讲解、体位准备、皮肤消毒等。在术前讲解中,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体位准备是指正确的手术体位,避免因体位不当而导致手术失败。皮肤消毒是指利用消毒液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避免手术感染的发生。
2.术后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包括术后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等。
术后伤口护理是指对手术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包括伤口清洁、更换敷料等。在疼痛管理方面,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疼痛治疗方案,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在功能锻炼方面,要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和医学建议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以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在营养支持方面,要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
除了必要的围术期护理,还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疼痛管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逐渐下降,特别是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疼痛阈值降低,对于疼痛的响应更加明显。护理人员需要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制定合理的疼痛控制方案,既要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又要避免药物副作用。
(2)营养支持
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普遍较差,护理人员应该在饮食方面加强关注,提供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饮食。为了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营养师可以建立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活动量和口味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
(3)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可以促进病人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恢复,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手动和机器辅助的方法来进行被动运动,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范围,达到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
(4)防压疮
老年人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后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压疮,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病人翻身,改变卧位,保持床垫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
(5)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治疗周期一般较长,而且由于年龄和疾病的影响,病人常常感到无助、焦虑和沮丧。护理人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积极地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
总之,老年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和营养状况。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老年人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