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牙不好,疾病满身跑”。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并且牙周病还是一个“不知不觉”的疾病,很多人得了牙周病而未发觉,等到发现时已经非常严重。初期可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继而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这些疾病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牙龈病和牙周炎。牙龈病的早期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及时治疗,此阶段可痊愈。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会进一步发展,导致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炎。牙周炎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牙周炎:可见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口臭,患者常常因为不会疼痛而忽略。
2.中度牙周炎:出现咀嚼无力、口臭、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出现牙缝,牙床肿痛;因为牙龈的肿痛时起时消,患者认为是所谓的“上火”造成,可能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重度牙周炎:牙齿开始出现松动、移位、疼痛、溢脓等症状,无法咀嚼食物,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牙周病是如何引起的?
牙周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致病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杆菌等)、局部疾病(如咬合创伤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遗传(如侵袭性牙周炎)、不良行为(如吸烟)和社会心理(如精神压力大)等因素,都会严重影响牙周组织健康。
牙周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临床上,常有患者咨询“牙齿掉了好几颗是不是牙周炎”?其实,牙齿缺失不是判定牙周炎的可靠标准。除了牙周病外,龋齿、牙外伤等都可能导致牙齿缺失。牙周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牙龈是否红肿、质地松软、探诊出血,牙周袋是否溢脓,牙齿是否松动,牙周是否有牙菌斑、牙结石等。
牙周炎有哪些危害?
牙周炎不仅会对口腔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会加重全身系统性疾病。
1.牙周炎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牙周炎患者的心血管发病率是正常人的两倍,口腔中的致病菌能直接进入血液,在血管系统中累积形成细菌斑块,从而加重现存的心脏问题。
2.牙周炎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牙周炎已经被确认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与牙周炎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
3.牙周炎与呼吸系统疾病:口腔卫生差或者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会导致大量致病菌在口腔内堆积,这些细菌可进入呼吸系统,成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4.牙周炎与免疫系统疾病:牙周炎可通过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
5.牙周炎与癌症:牙周炎症反应及其代谢产生的化学致癌物质可诱使癌症的发生、发展,如口腔鳞状细胞癌、胰腺癌等。
6.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牙周炎的致病菌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组织,破坏神经元,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引发阿尔茨海默病。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牙周炎?
1.正确的刷牙方法:成年人应该学会巴斯刷牙法,早晚各一次,可有效控制牙菌斑,还可以通过按摩牙龈,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以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
2.定期洗牙,戒除吸烟等不良习惯:建议每年至少1~2次去口腔医院洗牙,有效清除牙垢和牙结石。
3.积极治疗牙周炎症:一旦出现牙周病的早期症状,如牙龈出血、牙龈肿胀等,应及时检查治疗,可通过刷牙、龈下洁治、手术、药物等方式缓解症状,晚期的治疗效果较差。
4.控制全身系统性疾病:牙周炎和系统性疾病之间是双向关系,互相影响,积极治疗系统性疾病能够有效缓解牙周炎的症状。
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口腔健康预防意识是拥有健康口腔的必要条件,经常关注自身口腔情况,定期检查,及时就医才能笑口常开,笑容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