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整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调理包括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和含钾及钙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动物油、肥肉、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尽量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可以多吃优质蛋白质食物,包括豆制品、牛奶、瘦肉、鱼蛋等。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禁忌是严格控制盐的摄入,脂肪的摄入,不吃油炸和含糖的食物。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尽量采用蒸、炖、拌、烧等烹调方法,少用煎、炸、炒、腌、卤、烤、不用油烹调的油炸食品。不吃肥肉和动物油,不吃油炸食品,不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人造黄油、酥皮等食品。不要吃含糖的糕点,不要喝含糖的饮料。
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是有一定降血压效果的,因为当体重超标时,会增加患者身体各方面的负担,比如增加血液循环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风险,当体重过重时,对血压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如果体重超标的人能够控制一下体重,也可以起到降血压的效果。但是一般如果只通过控制体重来降血压,不服用药物的话,是不能对血压起到良好控制效果的,一般需要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同时搭配减重、日常生活调理,才能够使血压尽快地降下来,才有利于血压控制。
调整生活习惯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应该劳逸结合。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血管壁内膜增厚、血管弹性降低,加重高血压的进程。及时戒烟虽然并不能使血压明显下降,但对于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患者的预后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长期饮酒可导致人体内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及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增强,从而使血管的收缩反应增强,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且饮酒不仅影响高血压病情控制,可能还会造成脑、肝、心脏、血管等多器官损害,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甚至健康人群,生活中需要限制饮酒或者不饮酒。
定期监测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可以了解血压波动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通过测量血压可以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对饮食、用药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血压是现代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血压也是人体的生命体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长期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起靶器官损害,甚至会出现并发症,例如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肾功能不全等,都与血压有一定关系。定期测量血压,当出现血压过大的波动,可以及时寻找原因,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是有益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并提高身体的代谢率。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血压的剧烈波动。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情
精神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的患者生活中及时应重视心理压力的疏导。生活中精神压力过大的常见原因,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带来的压力,和一些常见心理疾病带来的压力,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高血压患者若精神、心理压力较大,应该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可以进行心理疏导来缓解压力,若症状严重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来缓解焦虑和精神压力,例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