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常规的相关知识
2023-08-29 10:31:09
作者:吕丽娜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血液内科
血常规报告为就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监测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能被多次应用。因此,以下科普血常规的相关知识,旨在能让更多人了解血常规。 血常规是什么 血常规顾名思义,是血液的常规检查,血液分别由液体与有形细胞组成。血液在人全身流动,人体的各种组织与细胞皆与其相关,因而通过血液的检查能将人体的多方面信息反映出来。血液中有着不同功能的细胞,分别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通过检查观察数量与形态的分析,能起到判断疾病的效果,为医生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血常规的重要指标 红细胞计数。是血液中含量较多的成分,血液为红色是由于该细胞原因。红细胞是负责运输氧气的,指标生理性升高,是受到寒冷、恐惧等刺激,病理性升高则是感染、大面积受伤等,减少则为贫血或严重疾病,如大出血等。 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能抵抗外界病原体入侵,是否正常一般和身体的免疫力相关。血常规中白细胞范畴的指标有中性粒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一旦白细胞升高,则说明身体感染病原体,也有可能是剧烈运动产生。 血小板。能修复损害的血管内皮,达到止血效果,其作用较大,部分情况下血小板数值也会产生波动。如,升高是骨髓异常增生,减少是贫血、血小板消耗、破坏过多等。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倘若减少则是人体出现贫血。与其他指标配合,能得出什么类型的贫血。一般血红蛋白升高在高原居民上较为常见,以及脱水症、肺心病患者等。 血常规可以检查什么病 贫血。人身体情况,多数皆能以及血液的变化反映出来,利用血液变化能检测人体是否贫血。通过测量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将测量结果与正常数值对比,能判断人体是否贫血。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倘若人体患有感染性疾病,体内的白细胞数量会出现大量增加情况,倘若是病毒,人体的中性粒细胞数一般不会出现太大变化,但淋巴细胞的数量会直接升高。 凝血功能障碍。在血常规中,倘若人体的血小板数量比较少,人则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人在受伤后难以愈合,即便是划伤一道小伤口,也会血流不止,需到医院打凝血针方能停止。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过敏反应、白血病。血常规还能对部分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过敏反应等进行判断。甚至较难治愈的白血病,也能通过该检查发现。 血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 避免穿一些较为贴身的衣服,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以穿一些宽松舒适的衣服,能有效避免抽血中,手臂血肿情况的出现。 血常规检查前,要避免一些剧烈运动,如爬楼梯、骑自行车、剧烈运动等,倘若运动后,则需要休息15分钟后再进行检查。并且在输液时进行血常规检查,需避免在同侧的手臂进行,以此来降低结果的不准确。 血常规检查时,需要确保空腹检查,取空腹血液。究其原因,是早上起床后,没有进食的血液中,各类的稳定成分皆比较稳定,此阶段中抽血,能确保机体变化中的稳定性,确保检验的结果更加客观与真实。 血常规检查时,需要避免食用一些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如各类维生素、激素类、避孕类的药物,此种药物的服用会对检查的结果与各类指标,如,激素指标、酶类指标等,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而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检查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如血脂指标检查前,禁食一些高热量与油腻性食物;胆固醇检查前,禁止食用鸡蛋,否则会对检查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检查结果不够准确。 睡眠质量会影响检查的结果,因此需在前一天保证充足睡眠,确保检查能有准确的结果,在前一天晚上的10点前入睡,方能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 血常规检查前,需在前一天晚上8点后禁食,以免对检查的结果产生影响,并且在检查的3天前,还要禁止饮酒,否则酒精中的成分会对检查的结果产生影响。 以上,为血常规的相关知识,希望能通过科普此方面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血常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