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选择性好、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来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的、受热不稳定的和分子量大的有机化合物;质谱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及可以提供试样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丰富的机构信息等优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食品分析、医药研究、环境分析、无机分析等众多领域。那么,你知道怎样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快速分离和鉴定样品中的组分吗?下述将做出简要介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样品组分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下述将主要以植物源性样本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进行简单举例介绍,便于理解。
1.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10mg标准品至在10mL的棕色容量瓶中,以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得到1mg/mL单标储备溶液;对部分溶解度不同的农药,选择丙酮或乙腈等溶液辅助溶解。参照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按照检出限的不同,划分目标农药为6组,配制成浓度为10mg/mL标准溶液,在-18℃冰箱中保存6个月。
2. 样品前处理:准确称取15g研磨粉碎的样品至50mL塑料离心管中,-18℃冷冻10min,加入15ml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迅速摇匀,均质提取30s。加入6gMgSO4和1.5gCH3COONa。4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2mL,加入10mgGCB、100mgC18、300mgMgSO4、200mgPSA,迅速摇匀或涡旋混匀1min,3500r/min离心1min。上清液过0.22mm有机滤膜,滤液供分析。
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条件:MS/MS条件:毛细管电压:3.08kV;离子源温度:120℃;射频透镜2(RF lens2)和射频透镜1(RF lens1)电压均是12.0V;离子源:正离子模式(ESI+),电喷雾电离;锥孔电压:40V;脱溶剂气流量:800L/h;脱溶剂温度:350℃。
4. 优化前处理方法:将除水剂和杂质吸附剂直接加入到水果、蔬菜的提取液中,提取液经离心后直接实施色谱-质谱分析。此次实验选择能够将250 种代表性农药作为前处理技术开发研究对象,包含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等多类农药,引入C18作为净化剂,参照欧盟标准方法EN15662和AOAC官方方法2007. 01,通过摸索不同类型农药前处理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前处理方式。
5. 色谱柱分离:通常选择T3柱和C18柱进行农药检测,通过比较250种目标农药的分离效果,发现T3柱的峰形不如C18柱好,但是出峰时间较C18柱早,对农药的分离均能够达到LC-MS联用检测的要求。本研究的分离色谱柱,最终选择ACQUITY UPLC C18柱。因其填料粒径为1.7mm,所以相较于常规色谱柱,具有更高的分离能力和灵敏度,可承受更大的压力,分离时间大大缩短。250种农药在15min内,在梯度洗脱条件下能够完成有效分离。
6. 优化MS/MS条件:选择正离子模式采集信号,加入适当浓度的酸可提高目标化合物灵敏度,实现目标物质子化。选择流动注射泵连续进样的模式,在流动相体系下,确定去溶剂气的温度及流量、碰撞电压、离子源温度、定性定量离子等质谱参数,进行质谱条件的优化,保证样品液中每种农药的离子化效率达到最佳。
7. 定性测定:校正溶液和试样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偏差±2.5%;空白样品中未出现阳性对照相同的离子峰;校正溶液和检测到的离子相对丰度一致,能够满足2002/657/EC的偏差要求;特征离子色谱峰信噪比处于3:1以上。
总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应用植物源性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简便、快捷、可靠、灵敏度高,满足农药多残留日常检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