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断标准
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根据哮喘持续状态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轻度: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但能说完一句话,呼吸频率在20~30次/分钟,心率在100~12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动脉血氧分压在60~8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轻度升高,pH值正常或轻度降低。
中度: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只能说几个字,呼吸频率在30~40次/分钟,心率在120~14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在80%~90%,动脉血氧分压在40~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H值降低。
重度:患者有极度的呼吸困难,不能说话,呼吸频率大于40次/分钟,心率大于14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低于80%,动脉血氧分压低于4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pH值明显降低,出现意识障碍。
3.哮喘持续状态的紧急处理
哮喘持续状态的紧急处理的目的是尽快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气体交换,防止呼吸衰竭和心脏骤停。紧急处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脉搏氧饱和度在92%以上。 给予高剂量的吸入性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每15-20分钟一次,或持续雾化吸入,以扩张支气管,减少气道阻力。 给予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以抑制气道炎症,减少气道水肿和黏液分泌。 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给予其他药物,如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以进一步扩张支气管,或镇静药(如咪达唑仑),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呼吸负荷。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的呼吸困难没有改善,或出现呼吸衰竭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发绀、肺水肿等,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给予机械通气,以维持患者的气体交换。 4.哮喘持续状态的长期管理
哮喘持续状态的长期管理的目的是预防哮喘的再次发作,控制哮喘的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给予吸入性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以稳定气道的功能,减少气道的过敏和炎症。 给予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蒙特鲁卡斯特),以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减少气道的痉挛和黏液分泌。 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给予其他药物,如抗IgE单克隆抗体(如奥马珠单抗),以降低气道的过敏反应,或抗IL-5单克隆抗体(如美普利兹单抗),以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监测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教育患者认识哮喘的病因、症状、危险因素和治疗原则,培养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避免或减少接触哮喘的诱发因素,如烟尘、花粉、动物毛、冷空气、感染、情绪波动等。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戒烟限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