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发热及其原因
发热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情况下认为新生儿的腋下温度高于37.3℃,即为发热。新生儿发热的主要原因有:
(一)环境影响
新生儿出生以后很多新手爸妈怕宝宝着凉,会对宝宝进行多层包裹,并且调高房间的温度,但是如果居住环境温度过高,或者是包裹过于严实就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热。
(二)新生儿脱水
由于脱水导致的新生儿发热,主要常见于出生后3~4天进行母乳喂养的宝宝,这主要是由于宝宝出生后,皮肤呼吸会消耗大量的水分,而在出生后3~4天内喂养和吸收的母乳量比较小。如果这时不及时补充液体,就会导致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导致脱水热。
(三)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发热也可能是由于感染导致,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感染,比如败血症、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肠道病毒感染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宝宝感染后都会出现发热症状,一些感染程度十分严重的新生儿反而会表现为体温过低。
(四)新生儿代谢比较高
部分新生儿由于疾病导致代谢率升高,也有可能引起发热,比如:惊厥持续发作、甲状腺功能亢进、颅内出血等情况。
二、新生儿发热的处理方法
(一)正确测量体温
在新生儿出现发热时新手爸妈需要使用体温计,测量新生儿的发热程度,通常情况下腋温在37.3~38℃之间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40.9℃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最为常用的是腋下测温,需要帮患儿擦拭腋窝,尽量使用水银体温计,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二)物理降温
家长需要及时查明引起新生儿发热的原因,然后为宝宝进行退热处理。由于新生儿的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盲目应用退热药容易引起颅内出血,肝功能损害等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新生儿的汗腺尚不发达,退烧药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时反而会引起虚脱,所以不建议用退热药物。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式进行处理。具体为保证宝宝居住环境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然后适当为新生儿减少衣物或者包裹的被褥,帮助宝宝散热。但是切记不能使用空调或者风扇直吹,避免冷热交替引起发热加剧。可以使用温水来为宝宝敷额头或者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四肢等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身体热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宝宝洗温水浴,不能使用酒精或者冰水擦拭身体,以防引起新生儿不适。在进行物理降温操作时,需要持续监测宝宝体温,并且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呼吸频率以及吃奶量,如果宝宝发热依旧不退,精神状态不佳,就需要及时带领宝宝就医。 在新生儿发热期间,也需要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营养,根据患儿的状态进行母乳喂养,保证新生儿在发热期间的营养需求。而且还需要加强对新生儿的夜间监护,因为夜间是新生儿体温频繁升高的危险时期,如果宝宝在夜间发烧需要紧急处理。还需要为新生儿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因为发病期间很多患儿会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时更换衣物,可能会引起反复发热。所以各位家长需要在患儿出汗以后,适当调高房间里的温度,然后为患儿更换干燥的衣物,并且保持皮肤的干燥清爽,提高患儿舒适度。而且在发热时,新生儿的唾液分泌减少,如果口腔内残留奶渍就容易出现细菌引发口腔炎症,所以家长还需要使用清水为患儿清洁口腔。
三、新生儿发热处理误区
(一)捂汗退热
新生儿对于发热耐受性比较差,体温过高可能引起休克、惊厥、脑损伤甚至死亡。如果为宝宝进行捂汗,会加剧宝宝脱水的情况,引起散热困难,甚至引起缺氧窒息。
(二)新生儿发热时不能开空调
很多新手爸妈认为当宝宝发热时开空调,会导致冷热交替加重病情,但是如果妥善准备,可以通过开空调来调节宝宝居住环境的温度,需要注意避免空调直吹,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空调温度。
小结
当新生儿发热时,各位家长千万不能病急乱用药,需要正确测量宝宝体温,查明原因,进行正确的物理降温,然后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千万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