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科学护理减轻运动损伤伤情
2024-03-27 09:52:46
作者:崔丽红
作者单位: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当下的人们都较为注重运动,以期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健康。但是,在运动过程中经常会造成运动损伤,这不仅影响了运动的进行,同时也对运动者的身体造成了伤害。那么在出现损伤后如何通过科学护理来减轻伤情呢?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下面带大家来了解下。

合理保持姿势

在出现运动损伤后,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对于减轻伤情和防止伤势恶化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发生损伤,应立即停止相关运动,避免对受伤部位施加额外的压力或冲击。例如,脚踝扭伤后,尽量不要负重行走,而是尝试用健康的腿支撑身体,或将受伤的脚踝抬高。同时,还要根据受伤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如膝关节受伤,可尝试半坐位,将膝盖轻微弯曲,并用软垫或抱枕抬高腿部;肩部或上肢受伤,可采用舒适的位置并尽量避免悬垂;背部拉伤则宜躺在硬板床上,腰部下方放置一个小枕头以维持脊椎生理曲线。如果必须移动的话,尽可能地减少受伤部位的活动范围,使用拐杖、护具或者他人的辅助以稳定受伤部位,降低二次伤害的风险。

科学包扎

在包扎之前,首先要清洁双手和伤口周围的皮肤,移除尖锐物体或异物,如有必要,用消毒液清理伤口以防感染。对于出血的伤口,先用干净的绷带、纱布或布料直接压迫止血,直到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对于包扎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受伤的部位和具体情况来确定。环形包扎法适用于手腕、脚踝等小关节或圆形部位。从远离心脏一端开始包扎,每一圈绷带覆盖前一圈的1/2或1/3,逐渐向近心端包扎,保持适度压力。而螺旋包扎法适用于四肢较长且较均匀的部位,如大腿、小腿、前臂等。绷带以一定角度沿肢体轴线螺旋状缠绕,每一圈绷带紧密覆盖前一圈,且逐渐向肢体近端方向包扎,最后几圈应该更加紧实以达到压迫止血和减轻肿胀的效果。对于八字包扎法大家并不陌生,它适合于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肘关节。包扎时先环绕关节上下各做一次环形包扎,然后以“8”字形交叉方式进行包扎,这样既能保持关节稳定性又不会影响关节活动。转折包扎法较为适合手指或脚趾,或是狭窄部位到宽大部位的过渡位置,以保证包扎的紧密性和稳定性。在包扎时要注意两点,首先,包扎时应保持适当的松紧度,既要足够紧以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止血,又不能过紧以致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麻木、肿胀加剧或神经受压。其次,包扎后要持续观察患肢的颜色、温度、感觉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调整包扎松紧或重新包扎。

冰敷与热敷

对于冰敷,应在急性运动损伤发生后使用,尤其是刚受伤的头24~48小时内较为适用冰敷疗法。可以使用冰块、冰袋、冷水浸泡的毛巾,甚至市面上的冷疗凝胶包等产品来实施冰敷。与此同时,为了防止皮肤冻伤,不要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应用毛巾包裹住冰袋或冰块。每次冰敷时间约为15~20分钟,每隔2~3小时重复一次,一天内可进行多次。过度冰敷会导致皮肤感觉丧失,反而不利于康复。在冰敷过程中,要保障冰敷部位覆盖整个受伤区域,但不要超过关节两端。与此同时,还要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如有变紫或刺痛感,应立即停止冰敷。而对于热敷,通常在运动损伤发生后的48小时后,或者当肿胀和炎症已显著减轻时,可以开始考虑使用热敷。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电热毯、红外线灯等加热设备,但要确保温度适中,避免烫伤。每次热敷约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以保持温暖舒适的热度为准。为了避免直接将热源接触皮肤,最好隔着一层衣物或毛巾,以防烫伤。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