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及体检意识的增强,体检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较高,且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西医认为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良性结节西医多以定期随访为主,目前也可以采用无水酒精注射、超声引导下消融、放射性碘治疗等治疗方法,恶性结节则以手术为主,方法较单一。随着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影响,人们更加注重“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西医的定期随访和后期手术治疗不再能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而中医在早期缩小甲状腺结节直径、改善患者症状及增强体质等方面疗效显著,许多患者也在寻求中医中药来解决甲状腺结节方面的问题。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
甲状腺结节在中医古籍中属于“瘿病”范畴,现在大部分医家仍然以“瘿瘤”或“瘿病”来命名甲状腺结节。并认为甲状腺结节的病因病机大致分为以下4种: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阳气异常。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机,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所致,日久引起血脉瘀阻,气、痰、瘀三者合为为患。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瘿病日久,在损伤肝阴的同时,也会伤及心阴,出现心悸、烦躁、脉数等症。
甲状腺结节的分类
根据瘿病的症状特点及相应体征,结合患者舌脉,将本病可分:
1.气郁痰阻证:颈前出现肿大结块,质软无痛,颈部觉胀,胸闷不适,善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症状的波动大多与情志因素相关,舌苔薄白,脉象弦。方用四海舒郁丸加减。本方由昆布、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青木香、青陈皮组成。
2.痰结血瘀证:颈前出现肿块,触之有结节或较硬,肿块经久难消,胸闷、纳差,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方用海藻玉壶汤加减。本方由海藻、昆布、海带、青皮、陈皮、半夏、浙贝母、连翘、甘草、当归、独活、川芎组成。结块较硬或有结节者,可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露蜂房、僵蚕、穿山甲等;若结块坚硬且不可移者,可酌加土贝母、莪术、山慈菇、天葵子、半枝莲、犀黄丸等。
3.肝火旺盛证: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光滑、柔软,性情急躁易怒,烦热,面部烘热,易出汗,口苦,眼球突出,手指颤动,舌红,舌苔薄黄,脉弦数。方用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栀子清肝汤由柴胡、栀子、丹皮、当归、白芍、牛蒡子、川芎、茯苓组成;消瘰丸由玄参、牡蛎、浙贝母组成。前方清肝泻火;后方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4.心肝阴虚证:颈前瘿肿质软,起病较缓,或大或小,心悸少寐,心烦,易出汗,倦怠乏力,眼干涩,目眩,手指颤动,舌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天王补心丹由生地、玄参、麦冬、天冬、人参、茯苓、当归、丹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桔梗、辰砂组成;一贯煎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川楝子组成。前方滋阴清热,宁心安神;后方养阴疏肝。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除了口服中药以外,还有各具特色的外治法,如灸法、针刺、中药外敷、耳穴压豆、中药塌渍等,中药外敷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将药物直接渗透于病灶,配合内服中药效果更好。如有研究中药内服结合消瘿方(浙贝母、莪术、生牡蛎、柴胡等)外敷能明显缩小结节直径和降低恶性程度;中药内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甲状腺结节也有一定的优势,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单侧耳的肝、脾、皮质下、神门穴等,按压耳穴至酸胀疼痛,有研究显示可以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游离甲状腺素(FT4),辅助治疗甲状腺结节。
随着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也备受人们关注和重视,中医药在治疗甲状腺结节较西医有很大的优势,内治思路广,外治方法多。所以遇到甲状腺结节的问题,不要忘记您身边的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