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临床中的常见症状之一,常与咳痰伴随发生。在中医中,有声无痰为咳,有痰而无声为嗽,通常并称为咳嗽。咳嗽是独立的病症名称,也是多种肺部疾病的症状表现。中医认为外邪入侵、情志影响、饮食积滞、久病体虚等都可导致咳嗽的发生。本文从中医角度带你了解咳嗽的分类和中医治疗咳嗽的妙招。
咳嗽分类
中医按照导致咳嗽的病因病机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种类型,其中外感咳嗽是由于寒、热、风等外邪入侵导致的咳嗽,通常起病急、病程短,多伴随发热、恶寒、头疼等不适症状,相对内伤咳嗽更为容易治疗,预后通常较好。内伤咳嗽一般为饮食不当、情志原因、久咳不愈或久病体虚等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痰阻气逆,引发咳嗽,此种类型咳嗽起病缓、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素问·咳论》中有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发生后,如不能及时正确地干预治疗容易进一步发展,影响多个脏腑。
治疗咳嗽的中医小妙招
中医对于咳嗽的治疗是因人制宜,经过辨证分析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拔罐疗法、饮食调理等多种手段改善患者症状。
1.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患者情况经过辨证分析后选取合适的中药治疗。如风寒咳嗽是指因为寒邪与风邪侵入人体导致的咳嗽,可以选择止咳散、香苏饮等进行治疗。因为热邪与风邪侵犯于肺导致的风热型咳嗽,在治疗中可以选择桑菊饮加减进行治疗。对于久咳不愈导致的内伤型咳嗽,可选取沙参麦冬汤加减进行治疗,在止咳的同时滋阴润肺,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针刺等手段刺激人体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咳嗽患者选择合适的穴位及手法进行治疗,缓解患者咳嗽症状。对于外伤型咳嗽常选用合谷穴、大椎穴、列缺穴等,对于内伤型咳嗽常选取穴位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等穴位。除此之外埋针治疗和耳穴压豆疗法等中医方法在咳嗽的治疗中各具特色,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也是中医治疗咳嗽的有效方法之一,常选取天突穴、大椎穴、定喘穴、膻中穴、肾俞穴等,通过使用含有中药的药物敷贴或者使用磁热穴位贴进行敷贴治疗,具有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的特点。
4.拔罐治疗:拔罐治疗是中医治疗咳嗽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方法,而风热型咳嗽需要经过医生的判断选择使用。对于风寒型咳嗽的患者,通过对大椎穴、定喘穴等穴位拔罐辅助治疗。
5.饮食治疗:中医食疗自古有之,《黄帝内经》中认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功效,合理搭配饮食具有一定的治疗和养生作用,咳嗽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食疗方法辅助治疗。如对于风寒咳嗽,可以选取具有散发风寒作用的葱白和生姜熬水服用,姜切片、葱白切段后加水煮沸,待放置温热后饮用,具有疏风、散寒、止咳作用。对于久咳不愈的患者,可以选取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雪花梨、川贝母与冰糖一同蒸煮30分钟,趁热服用,成人、儿童均可食用。白萝卜是家庭常见食材,可以放置8~10片白萝卜(儿童减半)加大半碗水熬煮数分钟后服用,每日1~2次,对于改善咳嗽具有较好效果。中医提醒广大患者,在咳嗽期间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及易上火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鱼、虾、桂圆、荔枝等,以免加重咳嗽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