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脾脏结核超声该怎样诊断?
2024-04-10 15:31:14
作者:罗小苗
作者单位: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结核病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侵犯人体的多个器官,其中脾脏结核是结核病的一种常见类型。脾脏结核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脾脏结核超声表现、诊断原理、检查方法、鉴别诊断以及其临床意义。

脾结核的超声表现

1.粟粒型脾结核:脾脏呈轻至中度肿大,脾实质回声可无特殊改变;也可出现轻度弥漫性不均匀的稍高回声;当出现钙化时,脾实质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强回声后方多数无声影,偶尔有彗星尾征或声影。

2.干酪坏死型脾结核:脾脏呈中至重度肿大,脾内有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或低回声区,由于坏死程度不同,内部可有液化形成的无回声区,其内可见散在的细点状回声。

3.钙化型脾结核:脾内有单个、多个点状、团块状强回声,后方声影多不明显。

4.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一般不丰富,内部和周边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如内部完全坏死则无血流信号。

脾脏结核超声的诊断原理

1.影像获取:超声波通过探头向脾脏发射,当超声波遇到不同组织间的交界面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和吸收。脾脏结核在超声图像上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性表现,如脾脏局部肿大、结节、坏死灶等。

2.形态评估:通过超声图像观察脾脏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轮廓等。脾脏结核常导致脾脏部分或全脾肿大,超声可以帮助评估肿大的程度和范围。

3.内部结构:超声可以显示脾脏内部结构的特征,如回声、血流情况等。脾脏结核可能出现坏死灶、结节等病变,超声可以帮助识别这些异常结构。

脾脏结核超声的诊断方法

1.超声影像检查:脾脏结核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脾脏的内部结构和组织变化。在超声影像中,医生可以看到脾脏的大小、形态、质地以及是否存在异常部位。脾脏结核患者通常会出现脾脏增大、不规则形态、异常回声或多发结节等表现。

2.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超声检查的一种技术,可以显示血流情况。对于脾脏结核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脾脏内部血流的情况,检测是否存在血管扩张或血管瘤等异常情况。

3.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超声检查中发现可疑的病变时,医生可能会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通过穿刺活检可以获取组织样本,用于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病因。

4.超声造影:可显示脾脏结核病灶在动脉期增强,随后在实质中后期缓慢廓清或持续增强。边缘或分隔像增强可能有助于诊断脾结核。常规超声脾脏病灶呈类圆形低回声,超声造影完全无增强的脾脏病灶高度怀疑脾结核。

脾结核的超声鉴别诊断

脾结核是一种罕见的脾脏感染疾病,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影像鉴别诊断手段,可以对脾结核进行初步评估。脾结核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脾脓肿:常单发,边界清晰,壁较厚,囊内液性暗区可见密集点状或絮状回声。脾结核以多发为主,边界多不规则,内部回声杂乱。坏死、增生、钙化斑等不同病程的声像图表现同时存在为结核病特点。

2.脾梗死:其所致凝固性坏死也可在脾内形成强回声区,,但范围较大,呈楔形,尖端指向脾门,易于鉴别。

3.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常伴有全身淋巴结增大及肝转移,结合病史容易诊断。

脾脏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结核病类型,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超声检查在脾脏结核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脾脏结核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疾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