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什么是猴痘
2024-04-10 15:50:31
作者:黄惠珍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与天花病毒有关,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天花病毒。尽管猴痘在人类中的发病率较低,但了解这一疾病的定义、历史、病原学、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防治,对于预防猴痘的传播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猴痘的定义、历史、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深入了解这一疾病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猴痘的定义

猴痘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它与天花病毒密切相关,但导致的疾病症状略有不同。通常表现为皮疹和发热,症状较天花温和。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了病毒的野生动物,特别是猴子,而后再传播给人类。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包括与感染者的皮肤病变或体液接触,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虽然猴痘通常比天花轻微,但它仍然需要密切监测和控制,以防止疫情扩大。

猴痘的历史

1958年,猴痘病毒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因此命名为猴痘,但现在啮齿动物也被视为可能的主要宿主。1970年医师在刚果的一名9岁男孩身上首次发现感染了猴痘,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感染猴痘,之后在中非和西非都发现感染猴痘的病例。2022年5月以来,猴痘首次在欧洲、美洲等既往非流行国家发生持续传播。2022年9月我国发现首例猴痘病例,到目前我国已经在多各省份发现猴痘病例。

流行病学特征与疫情控制

猴痘通常在非洲的中非和西非地区爆发,尤其是在热带雨林地区。这些地区的人类有更高的野生动物接触机会,因此更容易传播。猴痘的爆发在一年中可能会有季节性的波动,在干季较为常见,这可能与环境条件和人与动物的接触有关。猴痘主要通过与感染了病毒的野生动物接触而传播给人类。此外,人与人之间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皮肤病变、体液或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对于确诊的猴痘病例,隔离感染者和追踪密切接触者是控制传播的关键步骤。

诊断

猴痘的症状包括皮疹,一般开始为红色丘疹,然后变成水疱,随后可能破裂并结痂。这些皮疹可以分布在身体不同的部位,包括面部、躯干和四肢。多数患者伴有发热,可能伴随寒战和高烧。头痛也是猴痘常见的症状之一,此外还会伴随其他感觉不适,如乏力和肌肉疼痛。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胀,尤其是在感染部位附近的淋巴结。如果出现猴痘症状,患者应及早就医,并采取措施隔离和隔离,以防止疫情传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特别是皮疹、发热和其他身体不适感,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有猴痘。由于猴痘的症状与其他皮肤疾病相似,如天花、水痘和疱疹,因此医生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可能性。这些测试可能包括分离和鉴定猴痘病毒的样本,通常通过皮疹上的疱液或组织标本来进行。PCR(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是用于检测病毒的常见方法。

预防与治疗

疫苗接种是预防猴痘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在疫情暴发地区,及时的疫苗接种和控制措施可以挽救生命并减少疫情传播。对于猴痘病毒而言,虽然没有专门的猴痘疫苗,但天花疫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供保护,因为猴痘与天花病毒密切相关。此外,避免与感染了病毒的野生动物,特别是猴子接触是关键。最后,避免接触感染者的皮肤病变、体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若为猴痘的密切接触者,还需要必要的隔离,以减少传播风险。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疾病预后。猴痘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治疗的重点是缓解症状、减轻不适感,以促进患者的康复。皮肤症状是猴痘的主要症状,患者要保持受影响区域的清洁,并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水进行洗涤。涂抹抗菌药膏和擦拭蓝晕水有助于减轻皮肤不适感。同时,避免刺激性的药物或涂料,以免加重皮肤炎症。镇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用来缓解发热、头痛和肌肉疼痛。若感染皮疹,可能会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因为高烧和皮肤症状可能导致脱水,所以饮食和水分摄入的维持对于病人的恢复也十分重要。患者要确保饮水足够,避免含咖啡因和高糖分的饮料。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