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来“胃镜检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过胃镜检查的人可能至今都难以忘记那种恶心呕吐的痛苦体验。那有没有一种无创的诊断胃肠疾病的检查技术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种新的检查技术——胃肠超声造影。
胃肠超声造影定义
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是指通过口服型胃十二指肠充盈超声造影或经直肠逆行灌肠法大肠充盈型造影超声检查,技术使胃和肠腔内充盈一种有均匀回声的介质(也称对比剂或充盈剂),排除胃肠腔内气体及粘液对超声波的干扰,然后进行检查的方法,称为胃肠腔充盈检查法。
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查的目的
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无辐射、便捷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既往因胃肠为空腔脏器,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易受气体和内容物的干扰,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超声医师经验的积累、对胃肠疾病诊断特点认识的提高及胃肠充盈超声造影的研制、改进,使得胃肠充盈超声造影应用到胃肠等空腔脏器病变的检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助于超声检查适应证范围的扩大和胃肠疾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查的优势
胃肠充盈超声造影能清楚地显示胃壁结构、层次、厚度,能较早地发现是否有胃壁增厚、局限性包块等。研究结果发现:对比了胃肠超声造影与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显示,超声符合率达87.5%,其中,消化性溃疡符合率84.4%,胃癌符合率88.9%,胃炎符合率88.6%,胃管反流符合率88.9%。胃肠充盈超声造影的运用弥补了胃镜仅能检查胃黏膜病变,不能观察胃壁黏膜下病变的不足,为临床提供了新方法。阳性病灶与胃肠镜联合应用,临床价值更大。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1)恐惧或个人体质(高血压、心脏病等)原因不能耐受或具胃肠镜检查禁忌症者。(2)胃器质性病变: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息肉、胃黏膜下病变(胃间质瘤、胃淋巴瘤、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胃平滑肌瘤、胃脂肪瘤、胃神经鞘瘤、胃血管瘤、胃转移瘤等)、胃底静脉曲张等。(3)胃先天性病变: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重复畸形、幽门异位开口、十二指肠闭锁、异位胰腺等。(4)胃功能性病变: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肠胃反流、胃下垂、十二指肠瘀滞症、胃蠕动功能不良、胃轻瘫等。(5)由于特殊原因(如肿瘤放化疗),需要频繁复查胃肠情况且难以耐受胃肠镜检查的人群。(6)糖尿病等患者怀疑胃瘫,纳差、腹胀需要排除胃动力不足者。(7)需要定期随访胃肠病灶大小又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的人群。(8)伺机性筛查胃十二指肠肿瘤的人群。(9)尿毒症透析、肝腹水、慢性心力衰竭等需要筛查胃壁炎症水肿的患者。(10)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均可检查。
2.禁忌证:禁忌证主要是临床禁饮食的患者,如胃肠活动性出血、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胃扩张,胃潴留,急性胰腺炎及糖尿病昏迷等患者。
患者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1.通常胃十二指肠检查上午进行,受检查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以上,保持胃内无潴留物。
2.检查前一晚清淡饮食,避免食用产气及油腻的食物。
3.特殊患者如鼻饲膳食,可经鼻饲胃管注入胃超声造影剂检查。
4.幽门梗阻患者因胃内有较多胃液潴留,可直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