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那么大家知道在出现踝关节运动损伤后如何护理吗?现在带大家了解一下踝关节护理常识。
初期护理
在运动过程中造成踝关节损伤以后,第一时间就要停止运动,让受伤的踝关节得到休息,以此来有效避免进一步损伤。在伤后24~48小时内,可以每2~3小时进行一次冰敷,每次大约15~20分钟。可以使用冰块、冰袋、冷水浸泡的毛巾,甚至市面上的冷疗凝胶包等产品。为了防止皮肤冻伤,不要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应用毛巾包裹住冰袋或冰块。在冰敷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如有变紫或刺痛感,应立即停止冰敷。与此同时,还要实施加压包扎,在包扎前,首先要清洁双手和受伤部位周围的皮肤,移除尖锐物体或异物,如有必要,用消毒液清理受伤部位。尽可能使用弹性绷带或专业运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以限制肿胀,但需要注意包扎不应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在休息时,尽可能将受伤的脚踝抬高至心脏水平线以上,这有助于借助重力减轻肿胀。如有必要,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中期护理与治疗
在出现踝关节运动损伤要及时就医,进行X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骨折或其他结构损伤,并获取准确的诊断。根据损伤程度,可能需要使用拐杖、护踝装置或石膏固定,以确保关节稳定,利于损伤恢复。不仅如此,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理疗、超声波治疗、电疗等物理治疗手段,促进愈合和消肿。口服或局部使用消炎镇痛药物,以及氨基葡萄糖等有助于关节修复的药物。如果踝关节运动损伤只是轻微的,可以寻求中医的帮助,对于有错位倾向的踝关节损伤,中医医师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来矫正关节结构,使其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或是采用按摩手法,如揉、捏、搓、擦等,作用于损伤周边及远端的相关穴位和经络,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还可在损伤48小时后,待肿胀稍减,可进行中药熏洗,如选用透骨草、艾叶、红花等煎汤热敷,有助于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也可选取局部穴位(如太溪、昆仑等)和对侧相应穴位进行针刺,以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针刺的同时配合踝关节的活动,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后期康复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首先要拆除外部固定装置后,进行康复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训练、平衡协调训练,以恢复正常功能。伴随康复进展,要逐渐增加对踝关节的应力,通过功能性训练强化踝关节的稳定性和耐受力。与此同时,要给予伤者心理支持,鼓励其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对于康复中的种种困难要勇敢面对,不要畏惧,去积极参与康复计划。与此同时,伤者在恢复期间,注意穿合适的鞋子,避免在伤势未愈时从事高强度运动,必要时使用护踝产品。要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回院复查,监测恢复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为了预防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出现踝关节运动损伤,伤者要加强防护意识,了解和学习正确的运动技术和动作,穿戴适当的运动防护装备,如护踝等。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提升身体素质,进行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灵活性的锻炼,提高关节稳定性。不仅如此,还要完全遵守恢复时间,保证充分恢复后再返回运动场,切勿在伤势未彻底恢复时强行参与高强度活动。
对于运动者而言,踝关节运动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对于这种运动损伤要给予其足够重视,不能轻视。要加强了解相关护理常识,如此才能使自己在出现踝关节运动损伤后展开科学有效的护理,帮助自身尽快恢复,去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