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抗生素≠消炎药
2024-03-29 10:21:51
作者:蓝昆
作者单位:崇左市人民医院
“医生,我这几天感冒、发烧还有嗓子疼,可能是发炎了,可不可以给我开点头孢类的消炎药?”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类病人。首先我们会和病人解释,头孢是抗生素而不是消炎药。但是日常生活中,提起抗生素和消炎药,大多数人还是似懂非懂,傻傻分不清楚,甚至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消炎药就是抗生素。两者究竟有何不同?读完此篇文章,以后抗生素与消炎药就不会再傻傻分不清了。

什么是炎症?

炎症也叫发炎,是机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可引起组织红、肿、热、痛等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感染是引起炎症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的有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免疫反应性因素等。物理性因素如外伤、烫伤、紫外线灼伤等。化学性因素包括外源性强酸、强碱、内源性毒性物质等。免疫反应性因素包括超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感染可以引起炎症,但是有炎症不一定是感染。

什么是消炎药?

消炎药,顾名思义是能够消除或减轻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的药物,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主要包括两大类:甾体类消炎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具有消炎、抗过敏、抗休克和退热等多种作用。因此,常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无镇痛作用,主要包括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这类药物属于激素类药物,有一定副作用,所以也不能乱用,要遵医嘱谨慎使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消炎药,具有消炎、镇痛、退热等多种作用;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痛风、疼痛等。非甾体消炎药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塞来昔布等。由于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非处方药,尤其注意别过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有不良反应,包括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和持续时间使用相关。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时,再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效果,但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一般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可能都服用过阿莫西林、头孢、阿奇霉素、左氧佛沙星之类的抗生素。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完全无效。一般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此外,抗生素也没有预防感冒的作用。使用抗生素应注意事项:

1.避免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出现耐药菌,而这些细菌一旦造成感染,后续的治疗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抑制和杀灭人体内有益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2.过敏体质慎用抗生素,如要使用时,需先进行皮试(如青霉素皮试),对过敏的药物禁用。

3.老幼患者避免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肾毒性耳毒性抗生素。

4.18岁以下未成年、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止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左氧佛沙星等)。

5.在服用头孢类抗生素、硝咪唑类抗生素(甲硝唑、替硝唑等)时不能饮酒。若在服药前后饮酒,有可能会导致双仑硫样反应而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惊厥甚至死亡等。

综上所述,抗生素和消炎药的药理机制迥然不同。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时会引起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而抗生素是用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当致病菌被清除后,其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自然也会逐步消失。抗生素并不针对炎症本身,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致病菌,是间接起到了消炎作用。当炎症不是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引起时,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起到消炎作用,反而会发生不良反应。消炎药针对的是炎症反应本身,作用是缓解、抑制炎症症状(红、肿、热、痛等),并不能杀灭引起炎症的病因—病原体。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