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得了消化性溃疡怎么办?
2024-04-03 10:27:16
作者:王广裕
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什么是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发生在胃部、十二指肠或食管黏膜上的创口或破损区域。这些溃疡通常是由于消化道内胃酸和消化液的损害造成的。消化性溃疡有时也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具体位置取决于溃疡的发生地点。

消化性溃疡的原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感染胃黏膜,导致炎症和溃疡的发生。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长期使用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损害胃壁,增加患溃疡的风险。

3.胃酸过多:胃酸分泌异常增多,可能是由于生活方式、饮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4.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也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因素,因为它们可以影响胃部的黏膜。

怎样发现消化性溃疡?

1.根据临床表现:(1)腹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胃溃疡多为餐后疼痛,十二指肠多为饥饿自己夜间疼痛,进食后缓解,腹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和左上腹,偶可见右中上腹,有时腹痛可放射至背部。可伴有呕吐。(2)部分溃疡患者无腹痛表现,仅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腹胀,纳差,嗳气,恶心,早饱等。(3)少部分溃疡无任何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时发现。

2.做检查:首选当然是胃镜,以前还用消化道钡餐,但准确性比胃镜低很多。

得消化性溃疡如何治疗及正确服药?

1.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2.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服用药物6~8周,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4~6周。主要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其次为胃粘膜保护剂:瑞巴派特,硫糖铝等。康复新液可以促进胃黏膜愈合。此外可以服用中成药,如荆花胃康,田七胃痛胶囊等。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正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3.要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和时间:比如制酸片剂应该咀嚼,一般餐后半小时服用。保护胃黏膜药,宜餐前服用。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视力模糊、头痛、乏力、皮疹等。一般停药后,会恢复正常。按医嘱服药,不可漏服。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每日服药两次,服药时间为早餐前和晚上入睡前。如服用铋剂,要和抗生素服用,时间分开,至少间隔半小时。铋剂应在三餐前和晚上给药。四联抗幽门螺杆菌疗程一般抗生素2周,制酸药4周,铋剂周,服用铋剂时解的大便是黑便,观察是否伴随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4.严格遵守溃疡的治疗疗程,不擅自停药,并按要求复查胃镜。

消化性溃疡如何选择食物?

1.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末等,这些会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损的食物,应避免摄入。

2.酸性食物:酸度较高的水果,如菠萝、橙子等,于饭后摄取,对溃疡患者不会有太大的刺激,所以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3.产气食物:有些食物容易产气,食入后有饱胀感,应避免摄食,但食物是否会产气而引起不适,因人而异,可依据个人的经验决定是否摄食。

4.炒饭、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各式甜点、糕饼、油炸的食物及冰品类食物,常会导致不适,应留意选择。

5.清淡饮食:饮食要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可以吃小米粥、软面条、馒头、蔬菜、瘦肉等营养类的食物,可以多方面补充身体营养,还有利于肠胃吸收和消化,降低胃黏膜刺激性,可以帮助身体的胃溃疡。

消化性溃疡日常注意什么?

1.规律饮食习惯:要保持三餐饮食规律,避免长期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同时要避免饮食过多或暴饮暴食,有利于降低胃部的刺激性和负担,有利于身体逐渐好转。

2.少食多餐为宜,每天进餐4~5次,避免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使胃酸分泌规律。

3.进餐要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具有稀释和中和胃酸的作用,饭后略作休息再开始工作。

4.限制烟酒:吸烟和酗酒会刺激胃黏膜,加重溃疡病情和延缓溃疡愈合,应尽量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

5.注意情绪和压力管理: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过度压力的状态会增加溃疡发生的风险。通过学习放松技巧、进行适度的运动、与亲友分享等方式,有助于管理情绪和减轻压力。

6.教会病人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介绍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嘱病人按医嘱坚持治疗和忌用或慎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糖皮质激素等。

7.告知病人消化性溃疡常见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的迹象,叮嘱病人病程中一旦出现腹痛、呕血、解黑便等时应及时就诊。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