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估患者意识与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意识与生命体征是骨科常见疾病院前急救的重要步骤。对于意识状态的评估,询问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观察其是否能正确回答。也可以用语言或触摸刺激患者,观察其有无反应。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或其他相应评分工具,评估患者的眼睛张开程度、语言回应和运动反应等,以确定患者的意识水平。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深浅和规则性。正常成人呼吸频率应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测量患者的脉搏,观察其强度和规则性。正常成人静息心率应该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成人血压应在收缩压90-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之间。测量患者的体温,正常成人体温应在36.5-37.5摄氏度之间。
2固定骨折部位
固定骨折部位是骨科常见疾病院前急救中的重要步骤,旨在减轻患者的疼痛,防止骨移位,并为进一步的医疗处理创造条件。将患者放置在平整、安全的地面上或固定在担架上,以确保操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若有需要,可使用脸盆、厚垫等物品进行支撑,使患肢处于舒适的位置。使用夹板、软垫、折叠毯子等非刚性材料,将骨折部位进行简单固定。固定物应紧密贴合患肢,同时尽量避免增加患者的疼痛。对于骨折涉及关节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固定骨折部位的同时,也要固定相邻的关节,以减少关节不稳导致的进一步损伤。固定时不宜过度紧绷,以免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应保持适当的松紧度和舒适感。避免直接固定于裸露的皮肤上,以免加重患者的不适和伤害。若有出血情况,应在固定前先进行简单止血处理,如用干净纱布进行压迫止血,并尽快转运患者到医院。
3给予镇痛药物
在骨科常见疾病的院前急救过程中,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使其更舒适,并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在给予镇痛药物之前,医护人员应先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利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量表或数字评分)对疼痛进行量化评估,以便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疼痛程度、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控制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NSAIDs(非甾体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以及处方药如阿片类镇痛药(氢化可待因、吗啡等)。但应注意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尽可能避免使用有风险的药物。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给药途径和剂量。口服给药是最常见和方便的途径,但对于严重疼痛或消化系统不适宜的情况可考虑其他途径,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等。在给予镇痛药物后,应持续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效果,避免过度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4注意事项
了解镇痛药物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以避免患者出现过敏、药物相互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不同患者对镇痛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药物和剂量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在给予镇痛药物后,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监测,以确保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镇痛药物虽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但过度镇痛可能掩盖患者其他重要的疼痛信号,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要权衡镇痛效果和患者的整体状况,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在严重疼痛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机制的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镇痛效果和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某些镇痛药物,特别是阿片类药物,存在滥用和成瘾风险。医务人员需要警惕患者依赖和滥用药物的迹象,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