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带状疱疹:预防胜于治疗
2024-03-29 14:20:57
作者:庞贵秀
作者单位: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感染导致的常见皮肤病,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民间说法有“生蛇”“蛇缠腰”“缠腰龙”,是皮肤科最常见的十种皮肤病之一。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 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会导致沉睡的病毒再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   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皮肤不适,局部疼痛,在出现全身或局部前驱症状1~4日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

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包括急性期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急性期疼痛是指在带状疱疹发病后至皮损愈合期间的疼痛,而后神经痛通常是指皮损愈合以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后神经痛的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灼烧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种疼痛并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如果伤及重要的神经和器官,还会影响视力、听力、运动障碍等。虽然,带状疱疹是自限性疾病,但有不少患者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年龄:带状疱疹常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带状疱疹总体复发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且在80~84岁时达到峰值。 女性:女性带状疱疹复发率显著高于男性。 合并症:心力衰竭、慢阻肺、慢性肾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的复发风险较非此类疾病群体有所增高。 免疫缺陷:一些削弱免疫系统的疾病,如HIV/AIDS和癌症,可能增加患带状疱疹的风险。癌症放疗或化疗可能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可能引发带状疱疹。服用免疫抑制剂及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也可能增加患带状疱疹的风险。 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持续≥30天: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0天与带状疱疹复发显著相关以及年龄≥50岁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初次发作带状疱疹之后10年累计复发率为10.26%。   1.接触隔离:即健康人群尽量避免与被带状疱疹病毒污染了的衣物等物品的接触。

2.呼吸道隔离:如看护带状疱疹患者时,应佩戴口罩。

3.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平时作息规律,均衡饮食等,增强个人体质从而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4.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目前预防带状疱疹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

当前带状疱疹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药物治疗缩短病程、改善疼痛症状、预防感染等。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此外,带状疱疹并非“一次中招,终身免疫”的疾病,相反,曾经得过带状疱疹的人,在痊愈后同样有可能复发。因此,从预防的角度来说,即使得过带状疱疹,也建议接种疫苗。

五、带状疱疹疫苗

1.疫苗种类:目前国内上市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减毒活疫苗,是指将病原体减毒处理后得到的一种疫苗,由于它仍然是活的病毒,所以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等人群是禁用的;另一种是重组蛋白疫苗(进口)是利用最新的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体的部分蛋白与佐剂重组后得到的一种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等人群也可以接种。

2.适用人群:50岁及以上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接种以预防带状疱疹。

3.接种方法:采用两剂间隔2~6个月肌内注射方式接种。

4.注意事项及禁忌证:对疫苗成分过敏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严重过敏者为疫苗接种禁忌。对正在发热者、患急性疾病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建议暂缓接种,待恢复或病情稳定后接种。妊娠期和哺乳期应延迟接种。

六、结语

带状疱疹,这一常见皮肤病,虽不是致命之疾,但其带来的神经痛却让患者苦不堪言。预防胜于治疗,通过接触和呼吸道隔离、增强锻炼、接种疫苗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带状疱疹的患病风险。尤其对于50岁及以上的高危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此病的有效手段。让我们行动起来,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共同抵御带状疱疹的侵袭,享受健康无忧的生活。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