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顺产与剖宫产护理指南
2024-04-03 14:57:42
作者:蔡芳巧
作者单位:玉林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

怀孕之路,就像西游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步步惊心。而分娩那一刻,更是如闯龙潭虎穴,惊心动魄。可别以为孩子一落地,就高枕无忧了哟!产后护理,这可是宝妈们必须要过的一道关!这不,咱们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宝妈产后护理宝典”顺产、剖宫产全都有,一应俱全!赶紧分享给身边的宝妈们吧,一起加油,迎接新的挑战!

顺产产后护理

顺产过程中,由于产妇的个体条件差异(例如软产道弹性不足、阴道口相对狭窄)以及胎儿因素(如胎儿体积偏大、肩难产、胎儿宫内状况紧急)等,或者因产妇用力过度,可能出现会阴撕裂或需要进行会阴侧切。在正常情况下,1~2周后疼痛感应逐渐缓解直至消失。为确保会阴部顺利恢复,产妇应遵循以下护理指导:

1.会阴清洁:每日使用温水轻柔冲洗会阴部,排便后使用柔软棉巾从前至后擦拭外阴区域,以预防切口裂开。

2.卫生垫更换:务必每日更换卫生垫,避免使用过于潮湿或污染的卫生垫,以保障伤口处于干燥清洁的环境,利于愈合。

3.饮食调整:增加新鲜水果与蔬菜的摄入,可适量饮用鱼汤等营养汤品。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及刺激性食物,以防止影响正常排便功能。

4.缓解便秘:若出现便秘症状,应避免用力排便,可采用开塞露等辅助工具协助排便。

5.避免过度用力:拆线后,产妇应避免进行用力下蹲等动作,如厕时应先收紧会阴部及臀部,再缓缓坐下,严禁过度用力以防外阴伤口再度撕裂。

6.预防伤口破裂:产妇在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跌倒,并避免大腿过度外展,以免伤口受到牵拉而破裂。

7.坐姿调整:坐下时,产妇应将身体重心适当偏向右侧,以减少对会阴伤口的压力,防止切口错位。

剖腹产产后护理

剖宫产手术是个复杂的过程,医生需要逐层打开七道“屏障”:首先是皮肤的表层,接着是皮下脂肪层,然后是腹直肌腱鞘,腹壁肌层,腹膜层,直到子宫浆膜和最后的子宫肌层。由于这样的手术涉及层次较多,伤口范围相对较大,所以恢复的时间也会稍长,通常需要大约4~6周。

1.伤口护理:剖腹产手术后的伤口需要特别护理。首先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每天用温水清洗伤口,并用无菌棉签轻轻擦干。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或渗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避免过度用力或剧烈运动,以免伤口裂开。

2.身体机能恢复:手术后,产妇需要适当休息,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早下床活动,这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并加速身体恢复。

3.产后排气:尽早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利于术后尽早排气。产妇剖宫产24小时后,可以根据自身体力情况,在家人的帮助下,适当站立一会儿或轻走几步,一天可以走3~4次,这样可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指导产妇轻轻按摩腹部,每2~3小时按摩一次,每次10~20分钟。术后6小时就可进行热水泡脚,产妇在剖宫产后2小时内嚼口香糖,一天嚼3次,每次15~30分钟。

4.心理调适:产后心理调适同样重要。产妇可能会因为手术和育儿压力而感到焦虑或抑郁。此时,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鼓励产妇在手术后适当散步,这有助于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但请注意,避免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也不要提重物。可以扶着产妇在床边走动,但不宜长时间站立。在月子期间抱孩子时,要特别留意不要压到伤口。母乳喂养时,推荐采用橄榄球式或侧躺式喂养姿势,这样既可以避免挤压到伤口,也能有效预防以后可能出现的腰酸腿疼问题。

产后42天检查不能忽略

产后42天,宝妈们应当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这一项目的检查主要是评估身体的一般机能恢复状况,查看产后伤口的愈合情况,同时检查盆底功能和子宫等器官的恢复状态。通过综合检查,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都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否则有可能给落下月子病更加得不偿失。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