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磁共振检查是什么?能查什么病?
2024-01-02 19:25:42
作者:陈文雅
作者单位:鲁山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
最近几年,在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核磁共振在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此技术可以积极协助医生对疾病进行准确性诊断。但部分人认为“全扫一遍,就能放心几年”,这种观点到底对不对?核磁共振到底能不能进行筛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MRI的优势都有哪些?

与其他传统影像学技术比较,核磁共振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诊断技术,应用中可以无创检测人体的内部情况,并且不会对受检人员造成创伤,或是放射性的辐射。同时,核磁共振还能够提高整体的高分辨率,获取更加清晰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不同的人体组织、器官,明确肿瘤结构的特点。此外,MRI能够借助不同的脉冲序列以及参数的科学设置,实现对不同信息的有效获取,实现对病变性质与范围的准确性评估。分析MRI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还存在非常高的组织对比度,可以在不同角度区分正常与病变的组织,这表示医生能够通过核磁共振图像,更加准确地对病变情况,如位置、形态等进行综合性评估,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制定。除此之外,MRI技术还存在非常高的时间分辨力,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不同病变的变化情况,能够为疾病的动态观察提供保障,特别 是在心脏病等诊断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MRI主要筛查哪些疾病?

MRI主要是经过对置于静磁场中的人体,适当施加与机体氢质子一样频率的射频脉冲,让机体中的氢质子可以受到激励,从而产生磁共振现象。等到其中的激励脉冲停止后,氢质子就会在弛豫的过程中出现MR信号。而其中氢质子在机体存在不同的化学环境,所以出现的MR信号,其强弱也存在差异性。借助对MR信号的接收,对空间进行编码以及图像的有效重建,能够获取灰白对比影像。相关医师能够通过对不同磁共振影像特征以及信号特点的综合性判别,实现对疾病情况的有效诊断。对于磁共振的成像,存在安全、软组织分辨率高等多种特点。

当前,MR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全身疾病的临床诊断。例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纵隔、五官疾病以及全身软组织病变等中,特别是对颅脑、骨关节、软组织等多种病变的诊断,MRI技术诊断效果最佳。此外,对于子宫肿瘤、输尿管狭窄梗阻、结石等疾病的诊断,也可以选择MRI技术。通过此技术的诊断,可以积极辅助医师对患者的病情以及严重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估。但是,在进行此项检验前,体中不可以有金属置入,避免核磁检查的结果造成影响。 核磁共振检查中应注意些什么? 首先在进行检查时,要去除金属异物,比如手表、钥匙以及避孕环等。上述类型的物品会影响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影响病灶显示的清晰性。其次需要注意空腹检查,一般在MRI检查前要空腹4~6小时。检查中有一定的噪音,为了避免损伤患者的听力,可以提前带上耳塞。最后还要明确核磁共振的相关禁忌证,若耳部存在疾病,或者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类型的患者,不可以进行此类检查,避免金属产生磁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总之,虽然MRI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病变情况,对筛查的风险综合评估,但是现阶段一般不推荐MRI作为常规性的全身疾病筛查方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疾病筛查方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