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带你读懂尿酸的前世今生
2024-04-03 08:43:55
作者:刘志海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尿酸是由身体内的嘌呤代谢产生的,而高尿酸血症则可能导致痛风、关节炎、肾结石等健康问题。

高尿酸血症背景与成因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尿酸是由身体内的嘌呤代谢产生的,过多尿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在关节、皮下和泌尿系统等部位沉积,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尿酸在体内的形成过程如下:人体内核酸进一步分化,会催化成鸟嘌呤核苷酸,再催化为鸟嘌呤,进一步形成黄嘌呤,而后形成尿酸。由核酸进一步分化成腺嘌呤核苷酸,再分化成腺嘌呤,进而分化成黄嘌呤,最后形成尿酸。由5-磷酸核糖分化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代谢成次黄嘌呤,而后再代谢成黄嘌呤,最后代谢成尿酸。   

确诊高尿酸血症需要进行血液检查。通常建议在空腹状态下抽血,因为饮食会影响尿酸水平。如果你被怀疑患有高尿酸血症,除了抽血查尿酸外,建议还要查肝肾功能,只有肝肾功能正常才能将尿酸代谢出去,同时也要检查尿液,了解尿液的PH值和尿液尿酸情况,从而了解肾脏是否可以正常排出尿酸。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可能原因如下:

1.家族遗传因素:高尿酸血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当家族中存在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患者,家族内其他人群患高尿酸血症的概率较高。

2.饮食习惯不佳:高尿酸血症与嘌呤摄入过多存在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如果动物肝脏、肉类等食物摄入过多,或者长期性饮酒,可能会导致高尿酸血症。

3.肥胖:长期久坐久卧、缺乏运动等原因可能引起肥胖,肥胖导致体内血尿酸水平上升后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

4.疾病:一些疾病可能会引发高尿酸血症,比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1)抑制尿酸形成的药物:有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尤其是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的抑制尿酸合成药物,但不推荐用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或有可能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如果有心脏病或中风病史,应告知医生权衡使用非布司他获益与风险。建议从小剂量开始,个别患者在使用后容易导致痛风的急性发作。(2)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主要有丙磺舒和苯溴马隆,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建议大量饮水,防止尿酸盐在肾小管的沉积。(3)碳酸氢钠,通过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提高尿液的PH值,防止尿酸盐在尿液中的沉积,堵塞肾小管而引起急性肾衰。(4)当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时,可以使用糖皮激素、非甾类的消炎药和秋水仙碱等。

2.非药物治疗:调整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多饮水,增加尿酸的排出。   

3.饮食调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红肉、内脏、海鲜等,同时减少脂肪摄入。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以及全谷类食品。

4.生活习惯调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至关重要。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静坐,加强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此外,要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个性化治疗方案

制定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方案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方式。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发症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等都是影响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

1.血尿酸水平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血尿酸水平过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血尿酸水平,以防止出现并发症。

2.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制定治疗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患者的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高嘌呤食物,需要限制这些食物的摄入。

3.患者的运动情况也是影响治疗方案的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高嘌呤饮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疲劳等可能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1.高嘌呤饮食会导致体内尿酸生成增多,加重高尿酸血症的病情。

2.过度饮酒会抑制尿酸排泄,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3.缺乏运动和长期疲劳会导致身体代谢减缓,影响尿酸的排泄,加重病情。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