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严重损伤,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以及困扰。很多人担心自己脊柱骨折后只能彻底躺平了,也正因如此,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其实,我们要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脊柱骨折,虽然该疾病属于较为严重的损伤,但患者也不意味着就此躺平,通过有效的治疗以及后续的护理,同样可以使脊柱骨折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和乐趣。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脊柱骨折,从此只能彻底“躺平”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脊柱骨折的发生率是多少?
有很多人问:“脊柱骨折是经常容易发生的吗?”其实根据临床相关研究表明,脊柱骨折的发病率占全身各部分骨折的5~7%左右,其中以胸腰段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尤其是像55~60岁的中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骨龄较高,有时可能没有明显的外伤,也可能出现脊柱骨折的情况。除此之外,像一些青壮年男性,从事搬运重物的劳动群体当中,同样属于脊柱骨折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因暴力性外伤,导致脊柱骨折的青壮年男性更为常见。
脊柱骨折有哪些症状?
脊柱骨折是指患者脊椎骨结构,遭受破坏或出现断裂性损伤,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痛异常以及功能障碍,但脊柱骨折的症状是因人而异的,主要取决于患者脊柱骨折的具体位置、严重程度。一般来说,脊柱骨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剧痛,这种剧痛可能发生在背部疼痛或活动之后,可谓是“五脏俱裂般的痛”。除此之外,受伤部位也会存在明显的压痛感和肿胀感。而部分脊柱骨折可能影响到周围神经,导致患者脊柱神经麻木、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导致脊柱畸形。由此可见,脊柱骨折确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预防大于治疗,还是要避免脊柱骨折的出现。
脊柱骨折治愈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运动吗?
很多脊柱骨折患者担心“那治愈之后我是不是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其实这也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的。一般来说,脊柱骨折的患者需要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逐渐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灵活性,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但在康复阶段,尽量选择一些低有氧的运动,像瑜伽、拉伸、散步等等,避免从事高强度的运动,从而减少对脊柱的压力和负担。除此之外,定期复查更是尤为重要的,从而观察患者脊柱骨折后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通过有效的治疗以及后续的康复护理,脊柱骨折患者治愈后可以恢复运动功能,所以无须担心脊柱骨折后需要躺平,然后面对凄冷的世界。
脊柱骨折后,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脊柱骨折后,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可以理解,在这一过程当中,确实存在巨大的难度,很多患者无法冲破这道精神和身体上的防线,但想要保证后续正常生活,还是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除此之外,脊柱骨折后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愈合早期不要剧烈运动,以减少骨折部位的负荷。不仅如此,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一定非要躺平,但要避免错误的姿势,比如过度扭腰、扭转身体等等,从而减少错误姿势对脊柱的压力。而适度的运动确实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患者骨质的恢复,但正如上述所提到的,要进行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并且,在运动后要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注重营养均衡。
当然,脊柱骨折治疗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正所谓我们老话所说:“伤筋动骨100天”所以患者要注意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必要情况下可以寻求心理疏导。由此结合专业的康复训练、治疗以及诸多有效的护理预后,以促进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复,更具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