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主要包括肝癌的肿瘤射频消融手术,指在经皮彩超引导下通过微波、射频、冷冻、无水酒精等对肝癌的肿瘤进行消融治疗,能够使肝癌肿瘤细胞逐渐坏死、萎缩,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采取TACE的方式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常用的药物有卡铂、表柔比星等,通过血管介入的方式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肝癌供应的血管内,有利于杀灭肝细胞,控制病情。
肝癌介入治疗的优缺点
肝癌介入治疗能够适用于老人,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不需要全麻,能够让患者时刻保持清醒。相对来说费用也比较低。对于治疗的效果来说也非常可靠,治疗成功的患者可以见到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等。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来说,操作过程更简单,其安全性也是最高的。另外它也可以作为综合治疗晚期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对于介入治疗而言,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适合做介入治疗,像肝功能比较差的病人,可能不能承受化疗药物和栓塞药物治疗,因为这种治疗方式会对肝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术前疼痛管理
术前疼痛管理中包括药物管理和非药物管理,其中非药物管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疼痛教育。心理护理指的是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应激反应,像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支持不足等,患者的情绪会呈波动性改变。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并能够给予积极的鼓励,让患者能够快速恢复情绪,这样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配合性,并且需要限制与焦虑的患者家属接触,增强抵抗病魔的信心。而疼痛教育指的是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会因为对疾病和介入治疗缺乏认知,很容易出现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也很可能加深手术治疗的疼痛,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要让患者知晓疼痛的来源,治疗的时间等,让患者增强认知,达到适当的镇痛目的。在对患者进行药物镇痛护理的时候,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给药方式进行个性化护理,其中护理的重点包括镇痛的效果和观察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应该协助患者的生活,并对患者进行观察,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疼痛管理
在手术进行时,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灶特征以及介入治疗的方式来预判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制定合理的镇痛方案,如果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疼痛程度时,应该采用麻醉师配合下对患者实施镇静镇痛的全身麻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另外在手术中,医护人员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真正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来说,医护人员优先使用药物镇痛法,尤其是在心理方面上,主动关心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对于重度疼痛患者来说,应该采用在非药物镇痛的基础上给予有镇静效果的药物进行镇痛。
术后疼痛管理
患者在手术后,疼痛一般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多数时由强到弱,逐渐缓解,所以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也要调整阵痛方案,在患者出现突发疼痛时应该给予患者即释制剂,能够迅速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明确患者疼痛的来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镇痛。对于手术之后出现持续性疼痛的患者来说,医护人员应该规律地给予患者控释或者缓释制剂。在对患者采用非药物镇痛护理的时候,应该告知患者手术之后的生理反应,并对患者多加关心。让患者时刻处于良好的心态,以便病情的恢复。其次是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让患者时刻处于舒适整洁的环境中,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或者提供书籍等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让患者的情绪能够始终保持平静的状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患者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准备,这也是帮助患者恢复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