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是什么?
答: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进入人体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及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亦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目前没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会有后遗症。
为什么需要全身麻醉?
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胃肠镜检查或者手术。
全身麻醉前需要注意什么?
答:术前禁食。血糖和血压控制良好。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根据病史判断糖尿病的类型。了解病程的长短,血糖最高水平,控制血糖的方法及所用药物剂量。判断有无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对全身脏器的影响。手术前血糖控制标准:无酮血症,尿酮体阴性。空腹血糖应
维持在6~7mmol/100ml,或不高于8.3mmol/100ml。尿糖(++)或(+)对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损害者,应了解心、肾功能状态,必要时应检查肌酐清除率及心脏运动负荷试验。对已有外周神经病变者,应了解感觉神经麻木的程度和范围,以及运动神经障碍的程度。对疑有自主神经病变者,早期可侵犯迷走神经,晚期则影响交感神经或两者均受侵,病人在静息状态下即有心动过速表现,应进一步检查迷走神经功能是否受累。同时还需判断交感神经功能是否受累。术前及术中胰岛素的应用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术前采用饮食控制者,宜让病人
随意进食,以增加肝糖原的贮备;必要时以胰岛素控制血糖在6~7mmol/100ml。术前口服降糖药者,最好于术前2~3天改为以胰岛素控制血糖。术前血糖低于8.3mmol/100ml者,术日晨可空腹且不给予胰岛素;手术在4小时以内者,术中可仅输生理盐水,不补糖也不必
使用胰岛素。胰岛素依赖型病人:行小手术者,可参照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即术前、术中不给糖,也不给胰岛素。行大手术者,术日晨应查空腹血糖。如血糖低于6mmol/100ml,可输入5%葡萄糖液500ml加2.5单位胰岛素(1:10);如空腹血糖高于10mmol/100ml者,按1:4补充葡萄糖和胰岛素;如空腹血糖超过14mmol/100ml者,则按1:3补充葡萄糖与胰岛素。术中可根据尿糖监测结果,调节葡萄糖与胰岛素比例,必要时每1~2小时测定血糖一次,以策安全。麻醉处理:阻滞麻醉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较小,故属最佳。但应根据手术部位及病情而定。对于有周围神经病变者,选用阻滞麻醉前应仔细了解病变部位及程度,术中的体位应妥善安置与保护。选用全身麻醉时,宜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尤其对于已呈现胃肠道麻痹症状者,以防止反流与误吸的发生,硫喷妥钠、异丙酚并无增高血糖的作用,可以选用;氯胺酮可增加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故不宜使用;安氟醚、异氟醚在吸入浓度为1%时,对血糖并无明显影响,可以选用。疼痛、缺氧、CO2蓄积等可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而使血糖升高,应予以避免。术中应监测血糖、尿糖、血气,对重症糖尿病者应监测cvp和尿量,以利于血容量的判断。重度或病程长久的糖尿病可致心、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术中必须对这些脏器的功能进行监测。
全身麻醉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躁动,全麻后苏醒延迟,术后恶心与呕吐,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和通气不足,急性肺不张,通气不足综合征等。
如何预防全身麻醉后的不良事项?
答:为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全麻后的患者,应去枕平卧;为避免呕吐后的误吸,应及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清除口腔呕吐物。为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患者回病房后应常规吸氧。继续心电监测。伤口疼痛等刺激可导致术后高血压发生。有效的术后镇痛及对症处理是必要的。其他:声嘶咽痛、肌肉疼痛、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都有可能发生。术后数小时或数日的监测是提高围术期安全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