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血压,你中招了吗?
2024-04-09 17:27:25
作者:温结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截止到2023年11月15日中国心血管中心数据填报平台累计填报80万余病例。据统计其中36~65岁中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率更高,人群占比47%。何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1.引起高血压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或被动吸烟;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异常;肥胖等。

2.那怎样才知道自己是否有高血压?

(1)诊断高血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只要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可以诊断高血压。(推荐成人采用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

1)测量方法:测量血压前建议前30 min应避免剧烈运动,勿吸烟,勿饮酒和咖啡,排空膀胱。

2)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3~5 min,测量时坐在带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两腿勿交叉。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同心脏水平

(2)选择合适的袖带,血压测量上臂应充分暴露或只覆盖单层衣物(勿挽袖子),袖带下缘置于肘窝上方2~3 cm。

3.血压多少才算是高危?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和/或 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 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和/或 舒张压≥110mmHg。

4.诊断高血压,血压需要控制到多少才好?

根据《2022年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建议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老年患者中,对于65~79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对于≥80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首先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 mmHg。但是,临床医师会根据每位高血压患者情况及耐受力来制定具体降压策略。

5.那怎么样才能预防高血压呢?

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作为一种联合干预措施,在降低血压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1)饮食干预:

1)减少钠的摄入:不要吃咸菜、腌制食品,少吃汤类、面条和盖浇饭类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

2)在脂肪方面: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所以要少吃肥肉,可以增加橄榄油、鱼油的摄入,多选择深海鱼,每天吃坚果。

3)蛋白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畜禽类的瘦肉、鱼类、虾、鸡蛋都是优质蛋白来源。每天要保证一个鸡蛋、一袋牛奶、100~150克(约2~3两)瘦肉(畜禽和鱼虾)。

4)多吃含钾的食物:蔬菜、紫菜、海带、蘑菇等含钾较多。

5)注意补钙:补钙有助于降低血管张力的作用。中国居民总体钙的摄入不足,应注意多喝牛奶,每天300~500毫升。另外也可以多选择芝麻、虾皮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6)多补镁:多吃坚果、新鲜蔬菜。

7)多吃水果和豆类、粗粮,补充膳食纤维。

8)注意体重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锻炼身体。

9)戒烟限酒,饮酒者可以少量饮酒,男性饮酒精不超过30克,即啤酒小于250~500毫升(约半斤~1斤),或白酒小于25~50毫升(约0.5~1两);女性则减半量。不要过量饮酒。

(2)运动干预:推荐高血压人群每周进行5~7 天、每次至少3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且每周至少进行2~3次抗阻力量练习。

运动项目可选择骑车、游泳、健步走、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团体类运动等有氧运动项目,以及哑铃、小沙袋和弹力带等抗阻力量练习,需注意避免低头和憋气的动作。

(3)药物治疗:推荐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素(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氯沙坦等)、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等)和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螺内酯等)作为无临床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的一线初始降压药物。起始剂量一般采用常规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渐增加至足量;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更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温馨提示:如有以下情况必须就医。无症状患者测量血压≥160/100mmHg;高血压患者如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突然出现失语、口角歪斜、流涎、一侧肢体麻木或偏瘫等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