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CT增强时碘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2024-04-10 15:16:22
作者:车璐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今天,放射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技术过程中使用碘对比剂(Iodine contrast media,ICM)愈加频繁,伴随发生的碘对比剂外渗(contrast media extravasation,CME)事件也逐渐增加。国内文献报道碘对比剂外渗率为0.31~2.38%,国外文献报道其外渗率为0.04~1.5%。虽然事件发生率有所改善,但是CME仍然是放射科护理工作中不可小觑的意外事件,一旦发生CME事件,起初局部组织会出现肿胀、疼痛、红肿等症状,如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皮肤则会出现水泡、溃烂、血管神经萎缩等症状,严重者后期可能发生组织局部坏死、筋膜间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此时需要护士及时进行外渗处理、持续监测、详细评估和记录。如果外渗发生时未得到有效的护理治疗和护理管理,严重者可能造成组织坏死、肢体功能障碍、筋膜间隔综合征等,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矛盾纠纷。故碘对比剂外渗已经成为放射科最重大的医疗不良事件之一。

外渗发生的原因

1.病人因素部分病人因疾病及自身的原因,如老年人、不能进行有效沟通配合者、血管情况不佳者等,皮下组织萎缩、动脉供血不足、静脉易受损或已受损、淋巴回流障碍的受检者发生含碘对比剂外渗的风险高,使用高压注射器快速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血管壁耐高压能力差,不能承受高压注射器瞬时、高压、快速团注,导致血管破裂,碘对比剂外渗。

2.仪器因素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时冲击力强,一般增强CT扫描时碘对比剂的注射速率为2~6mI/s,注射速度快会导致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风险增加。

3.药物因素碘对比剂碘帕醇属次高渗性溶液,渗透压、黏稠度、使用温度均可能影响外渗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了外渗的风险。一旦外渗进人组织间隙,因高渗透压可将细胞内水分吸出,导致组织肿胀、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

碘对比剂外渗的护理

1.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射碘对比剂,回抽液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拔掉拔针,安抚患者情绪。

2.根据碘对比剂外渗容量分类:轻度外渗(<20mL)、中度外渗(20~50mL)和重度外渗(>50mL)。渗漏液小于20ml的患者本身属于轻度外渗,常规操作就是观察,无需处理。

3.对于渗漏量≥20ml的中重度患者予地塞米松10mg+0.9%NS20ml稀释液局部轻揉湿敷,促进药物吸收,有效控制炎症。

4.询问患者病史,交代糖尿病的患者注意控制血糖,预后较慢等情况嘱患者抬高上肢,高于心脏位置,注意袖口的松紧度。渗漏于关节处的患者嘱伸直手臂,使药物尽可能地全面吸收。

5.后续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40g)均匀涂抹于红肿处,轻轻按摩皮肤直到药膏吸收完全。根据患者的个体体质、病情以及静脉炎严重程度,适当增减使用次数,但保证患者每日涂抹不少于2次,重度患者涂抹多磺酸黏多糖乳膏4~5次/d,持续护理3~7天。

外渗的预防

1.血管评估和选择:CT增强扫描前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充分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在检查时若出现疼痛不适要立即抬腿示意。静脉穿刺前应根据含碘对比剂浓度及注射速度对受检者病情、穿刺侧肢体、穿刺部位及血管进行全面评估。对含碘对比剂外渗高危人群和有高风险因素的受检者予以醒目标识。外周静脉穿刺推荐选择肘窝处粗、直且弹性好的静脉,包括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2.血管通路的选择和工具的使用:对于穿刺困难患者,寻求医院静脉穿刺困难小组的帮助,也可以使用血管可视化工具提高穿刺成功率。并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用无菌透明敷贴无张力固定,并妥善固定延长管。

3.注射前注意事项:含碘对比剂注射前抽回血并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以高压注射相同速率进行预推,以确认静脉血管通路的安全性。护士应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根据受检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检查部位、导管管径及含碘对比剂种类设定最佳推注时间和速度。

4.外渗监测:使用对讲机、视频系统等观察受检者情况,以监测是否发生含碘对比剂外渗。可使用血管外渗报警装置辅助监测外渗的发生情况。

5.拔针要点:受检者检查结束后留院观察30min,确定无不良反应后拔针。拔针后指导受检者正确按压穿刺部位,确认没有发生肿胀等情况后,受检者方可离开。含碘对比剂外渗后,立即停止注射,及时拔针,迅速按规范进行处理。通过本组案例的护理,护理人员总结全面的操作前评估,有效的沟通,选择适宜的血管通路、妥善固定留置针,高压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前再次确认留置针是否在血管内,选择适宜的注射速率与剂量,一旦发生外渗,采用有效的应急应对措施,确保增强CT检查的安全性,降低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